2020年,中共病毒(新冠病毒)疫情幾乎讓中國經濟處於停頓狀態,在去年疫情進入高峰的第一季度,中國經濟首次出現收縮,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收縮6.8%,這個數據是自1992年正式發佈季度GDP數據以來的最差表現。

而今年剛剛年初,疫情已經再次來勢汹汹的捲土重來,目前中國大陸已有7個省區宣佈進入「戰時狀態」。像去年一樣,伴隨着疫情,一場資本市場的大動盪又開始釋放出信號。

中國一封城 油價抖一抖

今年,中國多地剛一封城,國際油價就出現下跌。1月11日,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2月交割價下跌0.22美元或0.4%,收每桶52.02美元,布蘭特原油3月交割價下跌0.42美元或0.8%,收每桶55.57美元。

路透社評論說:「亞洲疫情再度升溫,有著1,100萬人口的中國河北省石家莊市採取封鎖措施,再加上美聯儲政策不確定性,今日早盤引發一定的獲利回吐。」

疫情對油價的衝擊非常明顯,在2020年4月份時,西德州原油5月份期貨曾經首次出現了負報價,堪稱史上僅見。而造成這個負報價的原因是疫情飆升、原油需求驟降,全球油滿為患。

抗疫抗寒 居民收入與消費受打擊

除了像石油這樣的國際大宗商品之外,再度爆發的疫情還對中國居民收入和消費造成了影響。2021年伊始,中國多省市進入「戰時狀態」,不但要抗擊疫情、還要抗擊嚴冬。

根據陸媒報道,河北疫情凶猛,石家莊等多個城市全民居家隔離,而內蒙古「處處是戰場」,北京也已進入准「戰時狀態」,黑龍江省黑河市「封城」, 遼寧省大連市等多個城市也都宣佈進入「戰時狀態」。在過去一個星期內,至少有7個省區宣佈進入「戰時狀態」。上海、廣州等第一線城市,還發現變異病毒,傳染力增加40%~70%。

就在新一波疫情迅猛爆發的同時,連日來,整個中國又進入了極寒天氣。例如北京出現「世紀奇寒」,而東北的瀋陽、華東的濟南和上海等地,一些城市的氣溫可能創下20年新低。同時,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甚至湖北,都降下了大雪。然而就在這種極寒天氣下,中國大陸卻出現了電力供應緊張,不足以充分供熱供暖,而部份企業還不得不斷電,經濟活動也受到一定影響。

中國傳統新年馬上就要到來,但對抗疫又抗寒的中國老百姓來說,這個年關有點難。近日北京、上海多個城市都先後發出了「春節期間不返鄉」的倡議,建議企事業單位「就地過年」。

在多地封城,限制出行以及「就地過年」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新年這個消費高峰期也不可避免會受到影響,那麼,中共當局去年一直喊的內循環,還循環的起來嗎?

2020年初,由於中共病毒的爆發,中國經濟幾乎處於停頓狀態,尤其是中小企業受到了嚴重衝擊,居民可支配收入降幅達到25%。

我們看一下2020年第一季度時的情況。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1元,實際下降3.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城鎮居民的1/3多,是4,641元,實際下降4.7%。從數據可以看到,疫情對農村居民的收入打擊要超過城市居民。

而疫情,對整體消費方面的衝擊也非常嚴重,在2020年1到3月期間,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到2月下降20.5%,3月同比下降15.8%。

IMF:5年內 中共政府債務將超GDP

在「抗疫、抗寒」威脅著中國居民收入和消費的同時,中國系統性的金融風險也在進一步上升,去年時,已有各大專業機構紛紛作出了預測。

2020年12月,路透社報道,中國的銀行業未來幾年籌資壓力增加,因為要吸收虧損,須籌集大量資本或發債。國盛證券也表示,因投資者預計中國銀行業今年將受不良貸款衝擊,很可能中資銀行今年會面臨融資壓力。

在去年,中國多家國企發生了債務違約事件,而惠譽評級也曾表示,預計中國國企在2021年的違約率還會繼續上升。

此外,根據澳新銀行估算,2021年中國房地產業將面臨775億美元的償債壓力。

說完銀行、國企、房地產的預測,接下來就要看看中共政府部門的情況。

1月8日時,彭博社報道引述國際貨幣基金(IMF)公佈的報告指出,2021年,中國一般政府債務將上升到GDP的92%,到2025年,則會達到GDP的113%。這意味,在未來5年內,中共政府債務將超過經濟產值。

此外,國際貨幣基金還認爲,中國經濟復甦大量依賴政府部門支持,但民間的消費沒有跟上,使得中國經濟增長不均衡,由於增加開支以支撐經濟復甦,預計中共政府2020年全年財政赤字將從前一年佔GDP的12.6%,上升到18.2%。

在專業機構的種種預測中,我們可以看到,2021年的中國經濟正在發出更加險峻的訊號。

穆迪:2021年中共地方政府展望負面

2020年12月9日,國際信評機構穆迪(Moody’s)發佈「中國地方政府2021年展望」報告,對中共地方政府的展望評為負面,原因是中國經濟雖然從疫情中復甦,但是各省的力度不一。

穆迪報告指出,企業稅基縮小以及土地出讓政策改變,讓中國地方政府財政越加困難,同時,地方政府資金缺口持續擴大,地方政府繼續依靠國企、尤其是城投公司,通過舉債來支持基建項目的投資,這些都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負債風險。報告說,中國西部及東北省份的財政和債務狀況較弱,經濟增長將面臨很大挑戰。

甚麼讓中國財政帶上鐐銬?

從各方分析來看,中國各地的經濟前景並不樂觀,經濟復甦的關鍵是來自政府的支持,而政府不得不依賴財政收入。那麼中共當局對中國財政收入是甚麼看法呢?

1月6日,路透社在一篇分析文章中表示,未富先老的老齡化社會和少子化社會,正影響著中國社會與經濟的各方面。文章中還提到中共財政部官員在討論十四五和2035年經濟發展目標時,也認爲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會逐年下行,而老齡化和少子化是主要原因。

經濟增長放緩、財政收入下降、剛性支出未減,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潛在養老缺口,這些都讓財政收支矛盾異常尖銳。

根據數據,1992年到2013年,中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速連續22年保持在10%,其中有8年在20%以上,2014到2019年降到低於10%,然而仍連續5年比收入增速高,導致一些年份都出現了赤字情況。

與此同時,近年來持續擴大的地方政府專項債並沒有被計入赤字。最顯然的是,隨著經濟下行,中國財政空間日益收窄,無法支撐日益擴大的赤字。

2020年1月到11月,中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將近1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5.3%,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超過20億元,同比增長0.7%。

中共財政部官員表示,之後5年,中國財政收入將在低水平運營狀態,支出壓力會很大,財政困難不是一個短期問題,而是一個中長期的難題。有些地方政府債務率超過100%,有些縣更高達400%。

對中共來說,收入差距巨大,貧富差距以及老齡化問題已是迫在眉睫,而中共財政政策也已捉襟見肘,現有政策難以持續。

同時,社保繳費缺口也越來越大。根據中共財政部數據,從2013年到2019年,以財政補貼社保基金的金額出現直線上升,從2013年時的7,300多億元一路飆升到2019年的19,000多億元,翻了2.6倍,佔到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一成。

而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減,疫情仍在反覆等多種因素影響下,中共財政收入增速持續下行,支出不減,使得財政「緊運行」的態勢仍將持續。

尤其在2020年到2024年,中共國債與地方政府債務處於集中償還期,償債高峰的到來也必然加劇財政困境,在經濟增長和防風險之間,中共財政政策要保持艱難平衡實在很難。@

策劃:許巧茹、宇文銘
主播:尉然
撰文:李曉彤、財商經濟研究所
剪輯:大中
監製:Ingrid
粵語配音:Ada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