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19屆五中全會於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中共2020年頻繁提及的「雙循環」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多個來源的分析認為,中共的「雙循環」將是中共「十四五」規劃的核心,但僅是一個空洞的口號,在如今內外環境均跌入冰點、「國進民退」的情況下無法實現。
此次中共五中全會將審議中共的「十四五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
市場普遍認為,「十四五」的核心仍將是「雙循環」。
從2020年5月下旬的中共兩會,到7月份企業家座談會,再到最近10月22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中共高層頻繁提及「雙循環」,將其定義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雙循環」只是空洞口號 中共內外環境跌入冰點
BBC在中共五中全會開幕當天引述分析表示,外界認為中共「雙循環」是在應對外部壓力「閉關鎖國」,回到「自力更生」的計劃經濟時代,中共體制內學者對此否認稱「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地聯通」。
但無法否認的是,當前的大背景是中國(中共)在科技、外交、邊境衝突等諸多問題上幾乎都跌入冰點環境;內部環境則是貧富差距加大。
「德國之聲」10月26日引述分析說,中國(中共)的「雙循環」到目前為止基本上還是一個空洞的口號,尚不清楚如何實施,是一個相當模糊的方案。
目前,「十四五」規劃不可能改變中國經濟的基本問題,因為一方面中國的消費者情緒和內需繼續低於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層的不信任在全球範圍內日益增長,中國的公司也越來越多地感覺到這一點。
「雙循環」是一條不歸路
香港《蘋果日報》10月26日當天引述美銀前高級副總裁吳明德的分析表示,習近平不想承擔經濟下行責任,所以要搞「內循環」,他知道這樣(中美交惡)會死,所以準備要「自力更生」,學毛澤東時代大煉鋼鐵般的搞「全民大煉芯運動」,但「雙循環」是一條不歸路。
吳明德直言,中共一貫假大空,官方稱第三季度經濟復甦,但經濟數據要看人民的實際生活、消費,而實際情況是「十一黃金周」的消費支出數據大跌12%。
中國經濟學者胡星斗分析表示,(中共)政府一直大力投資基礎建設,這可以拉動GDP增速,但不代表能改善民生及有助於科技創新,「像目前大規模開建機場,而不管未來有沒有需要,這是個大問題」。
公有制下無法實現中共「雙循環」中的「科技自主」
中共將「科技自主」視為「雙循環」的重要內容之一,其背景是國際社會出於對網絡安全、國家安全的考慮,正在科技領域加速與中共脫鉤——美國啟動了對華為和中芯國際的制裁、歐美多國宣佈禁用中共的5G產品。
胡星斗認為,科技創新「不是政府投入多少兆元研發晶片、建立晶片大學就可做到」,應該「凸出民企地位自主、取消國企補貼、改變國進民退的狀況」,「現在瀏覽國外科技、教育網站也要『翻牆』,沒有直接的技術交流,連間接獲取國外訊息都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閉門造車,很難想像能和世界縮小差距。」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10月25日的數據,在過去20年間,中共中央政府補貼中國晶片製造商大約500億美元,相當於台灣晶片製造商獲得補貼的100倍,但成效很差,中共發改委近日自曝大陸半導體企業很多爛尾項目。
最近中共「國進民退」的趨勢日趨加劇。在中共五中全會之前的10月23日,中共發改委等6個部門聯合發佈文件——《關於支持民營企業加快改革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稱要「繼續加大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民營企業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股權置換等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合資經營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學者馬喜芳表示,部份民營企業家擔心「投了錢也沒有話語權」,「吃不到甜頭還吃虧」。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國企民企互相配合」只是原則,在實際操作上,民企沒有實力抵抗國企,未來幾年國企會披著民企的外殼進行經營。#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