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至31日,「物敍 (Objournalist)」主辦的《格物:反修例運動文物展》一連兩星期在香港大學學生會大樓舉行。展覽透過展示抗爭現場留下的文宣和相關物件,訴說反送中運動的種種故事,並希望透過「以物敍事」方式讓抗爭活動得以延續。

創辦人Stary:希望大家不要忘記歷史

「物敍」收藏品一共超過100個,由於考慮「港版國安法」的尺度問題,這次展覽最終只展出當中的15個。

「物敍」創辦人Stary表示,今次展覽主題「格物」取自港大校訓「明徳格物」。「格物」出自《禮記》中的《大學》一篇,源於儒家思想「致知在格物」,意思是通過研究事物獲得知識,也重新認識自身的良知。

物件是資訊的載體,它們的製造、使用和丟棄都有目的。參觀者在展覽中重新與這些物件相遇,追溯物件的故事,回憶起香港過去一年的難忘經歷。「希望大家不會忘記這段歷史。」Stary說。

抗爭現場收集文宣幸遇「家長車」

Stary收集抗爭者遺留下的文宣時,很想保留當時的效果。她並不是在網上下載文宣打印,而是等集會結束才去現場收集,有時要等幾個小時,等到晚上十點或一點鐘。有人會不理解為甚麼不打印,而是冒險去拿現場遺留下來的實物呢?當時她也很難解釋。

Stary回憶,收集文宣過程中遇到一件突發的事。當時抗爭者和記者都走了,有的人跑,警察也衝過來。她想起還有一些文宣沒收集,於是就回頭去收拾一些抗爭者遺留下的文宣,準備撤退時,關鍵時刻有「家長車」帶她離開現場。當時她背著環保袋,袋子裏全是文宣,如果沒有這位「家長」出現,就會被警察搜身。

物件配合聲音營造現場感

展覽以物件與錄音並置的方式營造深刻的現場感,亦能藉物件的實在感,讓大眾憶起反送中期間所發生的一切。

展品中,有寫著「願榮光歸香港」、「報仇」字樣的連儂牆貼紙;貼在塑膠香爐上的「良知」貼紙;象徵「雨傘革命」的黃色雨傘,折起的雨傘上只看到一個黑色的「命」字;警察制服上的飾物紋章,「忠誠勇毅 心繫社會」、「風林火山」等。 

文物展中還有「港鐵單程車票」再配以8.31太子站事件片段的錄音,令人不禁回憶起當晚在太子站令香港人難以忘記的歷史畫面。@

反送中口罩(Betty/大紀元)
反送中口罩(Betty/大紀元)

請不要下去有狗(Betty/大紀元)
請不要下去有狗(Betty/大紀元)

良知(Betty/大紀元)
良知(Betty/大紀元)

「港鐵單程車票」(Betty/大紀元)
「港鐵單程車票」(Betty/大紀元)
反送中小標貼(Betty/大紀元)
反送中小標貼(Betty/大紀元)

「願榮光歸香港」字條(Betty/大紀元)
「願榮光歸香港」字條(Betty/大紀元)

黃色雨傘(Betty/大紀元)
黃色雨傘(Betty/大紀元)
無可疑(Betty/大紀元)
無可疑(Betty/大紀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