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政要將在下周一(9月14日)與中共首腦習近平舉行視像會議。在中共病毒(俗稱武漢病毒、新冠病毒)疫情尚未停歇、世界格局已大變的當下,中歐能否達成實質性的協議備受關注。歐盟商會表示,如果現在達不成協議,那就永遠不會有協議。

歐盟商會:我們只看到嬰孩爬步

據德國《經濟周刊》(WirtschaftsWoche)報道,歐盟商會主席伍特克(Jorg Wuttke)表示,他們每年都會編寫一份長達400頁的文件,將歐盟公司的「立場文件」(Positionspapier)提交給中共政府。希望能以事實和充足的論據說服北京當局,中國本身將從進一步的開放和為外國公司創造更公平的競爭條件中受益,但現實有時「真令人沮喪」。

伍特克批評說,在這麼長的時間裏,「我們只看到嬰孩爬步」,每年提交的文件甚至只需「複製加黏貼」,因為事情沒有任何變化。

伍特克周四(9月10日)介紹說,今年的「立場文件」除了眾所周知的要點外,還加進了中共處理疫情危機給歐盟公司帶來的新問題:中國公司的員工可以相對輕鬆地前往歐盟,但歐洲公司的員工卻遭遇簽證困難。那些到中國去的歐洲人也不得不忍受14天的隔離,而且是被關在旅館房間裏。

中歐峰會在即,歐盟報告要傳達的主要信息是:談判的時間窗口正在關閉。根據伍特克的說法,世界格局的變化實在太快,必須在「今年」的談判中達成協議,否則可能永遠不會有協議了。

歐盟委員會:中方須做出「實質性承諾」

《經濟周刊》分析,美國已經對中共失去耐心,在第一輪實施懲罰性關稅之後,兩個最大經濟體的脫鉤已全面展開。而歐盟顯然仍想依靠與中共談判來實現其商業利益。但是,由於中共持續的侵犯人權行為,歐盟國家對中共也逐漸失去耐心。華為和5G網絡的案例都表明,美國準備向歐盟國家施加壓力,要求歐盟停止與中共開展業務。

在這種情況下,下周一的談判可能成為關鍵。歐盟政要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將與習近平進行視像會議,會就投資協議進行艱難談判。該協議的談判已超過六年,核心內容是改善歐洲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並對歐洲的投資保護給予保證。

中美關係的日益緊張也許有助於中歐達成協議。不過,歐盟商會主席伍特克對此並不是很有信心。伍特克表示,歐洲方面已經非常明確地表明,中共不能再模稜兩可,而是需要有大幅度的改變。正如商會在其當前的「立場文件」中所寫的,中國的現實並不是「非黑即白」。可以觀察到,「部份經濟體正在進一步開放,日益公平和受到良好監管,並迫切需要歐洲投資。」

歐盟政要最近指責中共缺乏達成協議的意願。在6月中歐的會談之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Von der Leyen)表示,中方必須做出「實質性承諾」才能達成協議。她列舉了中國在強制性技術轉讓、國有補貼以及國有企業法規方面的透明度。

歐洲審計法院:歐盟無法掌握中資走向

據德媒報道,歐洲審計法院已經敲響警鐘,歐盟對中共在歐洲的投資知之甚少。歐盟甚至沒有足夠的數據來分析中共的巨額投資策略。審計法院的比利時成員圖特爾本姆(Annemie Turtelboom)在其長達50頁的報告中談到了數據和信息的「黑洞」。

文中說,「如果歐盟無法正確了解中國企業在歐盟的經濟活動,那麼就無法制定有效的對華戰略。」

直到近期,中國仍被歐盟視為發展中國家。從去年開始,歐盟委員會才將中國確定為可能的戰略競爭對手。自1995年以來,中共已經開始實行全球經濟擴張計劃。但根據審計法院的調查結果,中共在歐盟的投資比例甚至不高:1995年為0.3%,到2018年升至3%。因為中共的很大一部份投資首先通過盧森堡金融中心進入歐盟,並且以不可追溯的方式從那裏進行再分配。

如今,歐洲有許多具有戰略意義的公司都掌握在中共手中。例如,2015年,中共以7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意大利汽車供應商倍耐力(Pirelli)。中遠集團(COSCO)已經收購了歐洲最大的貨運港口的一部份,例如比雷埃夫斯(Piraus)、巴倫西亞(Valencia)、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和鹿特丹(Rotterdam)。

在歐盟對從中國流入的外資開放的同時,中共卻對歐盟投資者的准入進行嚴格限制:在13個中國關鍵行業(從銀行到保險、能源和汽車製造)中,外國投資者僅被允許成立合資企業或掌握少數股權。

歐盟必須更團結 減少對中國產品的依賴

圖特爾本姆警告說歐盟成員國之間應該進行更好的協調,「我們必須讓歐盟國家將自己視為一個擁有27個球員的團隊。」目前,許多成員國都在以自己的名義推行中國政策。15個歐盟國家與中國簽署了所謂的「諒解備忘錄」,達成了共同開展經濟活動的意願。然而,沒有一個歐盟國家認為有必要將其告知歐盟委員會。

2012年,中共甚至設法與來自東歐和中歐的17個歐盟國家建立「17加1」形式的合作,旨在促進中國與17個歐盟國家之間的投資和貿易。圖特爾本姆強調,歐盟成員國應該將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領域的計劃中的大宗交易通知歐盟委員會。

圖特爾本姆還警告,歐盟許多公司高度依賴中國的初級產品,這使它們容易受到傷害。「如果中國公司的供應鏈斷裂,歐盟經濟將受到重創。」許多當地公司在中共病毒疫情危機期間都經歷了這種情況:由於遠東地區的供應瓶頸,他們不得不削減產量。

9月初,德國明確提出「印太戰略」,加強與日本、印度等國家的夥伴關係。「日經亞洲評論」分析說,這種轉變顯示整個歐洲進一步在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性和中共人權劣跡問題上提高警惕。歐盟的警惕性到底有多高,下周的中歐峰會或許會給出答案。#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