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釋迦牟尼的佛法傳入中土前,就有佛以「顯神蹟」的方式,在中土展示佛法了。
一般認為,釋迦牟尼佛傳授的佛法是在其圓寂千年後,於東漢明帝年間才傳入中土的,但根據紀錄——唐代道宣律師與天人問答內容的《感應錄》看,周朝時期,漢地已有佛法流傳,甚至還有佛塔。
《感應錄》記載了一位叫「陸玄暢」的人來謁見道宣律師,自我介紹說他是迦葉佛時候的天人,為了度化眾生,使其上通佛道,在周穆王時期曾在人間顯現。
他還告訴道宣,唐朝西京(陝西鳳翔城西)的「高四台」,本來是迦葉佛說法度人的地方,並非是倉頡造字用的台子。迦葉佛(梵文Kasyap),是過去七佛的第六位,也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之師。
《列子》中也說,周穆王時期,從西極之國,有化人來。這位「化人」能千變萬化,可以進入水、火;穿越金、石;可以改變山、川走向和移動城池;可以在虛、實間自由行走;還可以變成各種物體和人形。也因此,穆公「敬之若神,事之若君。」
到了秦穆公時,秦人在扶風(即陝西鳳翔)這個地方發現了一座石佛,秦穆公不識為何物,就將其棄在馬棚中。石佛上很快沾滿了污穢,這讓上天很不滿。很快,秦穆公染上了疾病。在生病期間,穆公夢中魂遊天國,見到了天帝,天帝對其大加責備。
秦穆公不知天帝為何責備自己,醒來後就問侍臣由余。
由余答道:「臣聽說周穆王時候,有化人來到此地,自云是『佛』。穆王對其非常相信,就在終南山上造了中天台,高一千多尺,地基尚在。主公今日所患之病,莫非與佛有關?」
聽後,秦穆公大駭,對由余道:「我近來得到一個石人,衣冠非今所制,被我棄置在馬棚。」
由余就去查看,果然是一尊石佛像。他遂請秦穆公命人將石佛用香湯沐浴後,安放在潔淨的地方。
秦穆公為了贖罪,除了按由余建議的去做外,還宰三牲以祭之,可是祭品卻被佛棄之遠處。穆公又大為驚恐,再次問由余是何緣故。由余告訴他,神、佛因為愛護眾生如子,喜歡素潔的東西,不吃酒、肉,可改用果餅、蔬菜做的食物祭祀。穆公依其言而行。
此後,秦穆公想自己建造一座佛像,但不知哪裏有工匠。
由余說:「從前周穆王建造安置佛像的寺廟旁邊,應該有工匠的。」
於是穆公就派人到南村尋找,果然找到了一位180歲的老者,名叫王安。王安說自己已經年老,體力不濟,已經無法勝任,但推薦了其他參與造過佛像的四兄弟,一起造佛像。他們在台上造出重閣,高300尺。時人以兄弟四人合力建造之故,將這個地方稱為「高四台」。
或者可以說,早在釋迦牟尼的佛法傳入中土前,就有佛以顯神蹟的方式,在中土展示佛法了,這或許是為後來佛法在中土傳播和大興做鋪墊。
釋迦牟尼佛最開始是在古印度傳佛法。古印度位於中國的西部和西南部,與古代的西域毗鄰。佛法就是沿著古印度─>西域─>絲綢之路─>中原地區─>中國其它地區這一脈絡傳入並弘揚的。
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印度阿育王時期,佛法便傳入了當時西域的于闐(今和田)、龜茲(今庫車)等地。今天學術界多依據藏文《于闐教法史》、《大唐西域記》等史籍推論,大約在公元前80年,毗盧遮那阿羅漢在西域建立了第一座佛寺,小乘佛教傳入。
印度大乘佛教興起之後,約在公元2~3世紀也傳入了西域各地,出現了大、小乘佛教並存的局面,逐步發展形成了以于闐、龜茲、高昌(今吐魯番)以及莎車、疏勒(今喀什)等城為中心的佛教勝地。當地許多少數民族居民,包括上層貴族都開始聆聽佛法,並成為了佛教徒。
東漢明帝時,聽說西域有神,其名曰「佛」,便派使者赴古印度(天竺),求取其書及沙門,並在洛陽建立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廟宇——白馬寺。這時,一些天竺僧侶也開始從西域進入中原遊歷傳法、翻譯佛經。
《後漢書‧西域傳》中,敘述桓帝奉佛之後的情況,說:「百姓稍有奉佛者,後遂轉盛。」說的是,當時民間信佛人數由少逐漸增多。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西域佛教達到鼎盛時期。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普通百姓,都信仰佛。尤其是諸多皇帝的信佛、修佛,以及大批王公貴族出家事佛,成為了一種時尚,使修行和傳播佛法的僧人具有崇高的社會地位,推動了佛法的傳播,擴大了佛法對社會的影響。這種影響也慢慢擴展到了中原和南方地區。
佛法在華夏大地的傳揚,逐漸讓人們認識了甚麼是佛、甚麼是修煉,也奠定了人們理解佛法的基礎,並與道、儒家學說一起成為中華文明的核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