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一種感染性疾病,由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引發,症狀包括發燒、虛弱、頭痛。通常在感染一到七天之後就有症狀。淋巴腺鼠疫(又稱腺鼠疫)會出現淋巴結腫大,敗血性鼠疫會導致皮膚變黑且死亡,而肺鼠疫會產生呼吸氣短、咳嗽與胸痛。

淋巴腺鼠疫、敗血性鼠疫、肺鼠疫都是鼠疫,都是感染鼠疫桿菌,只是表現不同。淋巴腺鼠疫與敗血性鼠疫通常是蝨子咬,或是與受感染的動物在一起而感染;肺鼠疫通常是由感染者的唾沫呼吸道經由空氣傳染,診斷是能夠在體液或淋巴結、血液、痰液中發現鼠疫桿菌而確診。

高危險群可接受疫苗注射,會接觸到肺鼠疫病患的也可接受預防性的抗生素治療。如果感染鼠疫,可用抗生素與支持性療法,抗生素通常用gentamicin合併fluoroquinolone治療。有治療的死亡率約10%,而沒有治療的死亡率約70%。

過去全世界每年約有600例通告病例,在2017年,鼠疫患者最多的是剛果共和國、馬達加斯加與祕魯。美國鄉下有時也會出現一些零星病例。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大流行,最著名的是14世紀黑死病大流行,在疾病流行時導致歐亞大陸7,500萬至2億人的死亡,最高峰是在西元1347~1351年。黑死病導致歐洲的宗教、社會、經濟劇變,對歐洲的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估計黑死病導致歐洲30%~60%的人口死亡,花了200年才使人口回到疾病流行前的水平。在19世紀,黑死病又在歐洲爆發。最近北京、內蒙古也先後出現鼠疫病例。◇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