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最近與部份省份高層舉行經濟形勢座談會,國務院幾乎所有與經濟相關部門的負責人都到場參加。會議罕見高規格。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下行,中共各種救經濟的手段都不奏效。分析認為,李克強對經濟下行已無計可施。
李克強經濟形勢座談會發出重大信號
10月18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公佈今年第三季GDP增長為6%,低於預期的6.1%,創下27年新低,也低於上季的6.2%。
麥格理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表示,第三季GDP增速放緩至6%不令市場感到意外,估計第四季增速將減慢至6%以下。
就在今年第三季GDP公佈前的10月14日,李克強在陝西西安主持召開部份省政府主要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這個會議出現了多個特殊之處。
這次座談會上,地方層面發言的包括陝西書記和省長,江蘇、河南、湖北、廣東的省長。據《陝西日報》披露,國務院層面,則有發改委主任、工信部部長、人社部部長、城建部部長、交通運輸部部長、商務部部長、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國家市監總局局長、國家統計局局長、銀保監會主席也有參與,足見這次座談會規格之高,及當前經濟形勢的嚴峻。
其中另一個不尋常的地方為,李克強要求地方「確保完成全年主要目標任務」,並「就當前經濟形勢和做好下一步經濟工作聽取意見建議」。
時政評論員李林一表示,李克強罕見呼籲地方省份對未來經濟工作提建議、表達看法,發出了一個重大信號。
李林一說,這顯示經濟問題之嚴重,使李無計可施,要帶著幾乎所有國務院經濟相關的部長們一起下地方,要地方提解決辦法,中央對此配合。從近年來看,此舉非常罕見。誰都知道,中共是一個中央集權的政黨,目前的分工趨向於中央下指令,地方幹活。這種地方反過來給中央建議經濟政策的做法,只能說明李克強對提振經濟已經束手無策。
李克強公開其「四重煩惱」 考驗四中全會
此次會議上,李克強的講話也公開了其面臨的「四重煩惱」,即「實體經濟困難突出」,「國內需求疲弱」,「一些食品因供求關係變化價格上升」,「一些地方發展動力不足。」
而李克強所言的問題,都可以從近期中共官方數據中得到佐證。
中共海關總署14日發佈的數據,以美元計價9月出口年減3.2%、進口年減8.5%。進出口大降的數據證實了李克強所說的「內需疲弱」。
截至發稿,9月份官方的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報告尚未出爐。而今年1~8月份這項數據同比下降1.7%。相較於2018年1~8月份的增長16.2%,一年間降幅近18個百分點,可說是斷崖式下滑。
浙江統計局近日在網上發佈一則「1至8月浙江工業利潤增速高於全國」的消息。雖然這個消息很快被官方刪除,但已經在網上廣為散播,也讓外界得以一窺中國實體經濟的放緩程度。
消息稱,該省首8個月工業企業利潤年增2.8%,增速比全國平均的-1.7%高4.5個百分點,消息還透露出,全國10個東部省市中,比浙江好的只有海南和福建。連經濟大省廣東也是負數,而北京是-14.4,上海更跌到-19.6。
這些都印證了李克強所說的「實體經濟困難突出」、「一些地方發展動力不足」。
李所說的「一些食品因供求關係變化價格上升」則主要體現在豬肉價格上。統計局10月15日公佈的數據,9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即通脹率較去年同期上漲3%,創近6年高,其中豬肉價格大升69.3%,影響CPI上升約1.65%。
中共四中全會將在本月28至31日在北京舉行,在中美貿易戰未有最終結果、香港反修例運動持續、大陸經濟下滑背景下,外界預測,上述問題將成為中共執政以來最大的壓力,對這次會議成效造成考驗。
在經濟方面,路透社引述多個大陸專家的話,四中全會或聚焦在「穩就業」、經濟改革不停步、保證已實行的改革措施落地三方面。
分析:中共「降準放水」流不進實體經濟
從以上中共官方公佈最新的各種數據顯示,為了救經濟,中共採用的各種措施收效甚微。
9月份,央行宣佈9月16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外,又對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商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於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此次全面降準加定向降准將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其中9月16日全面降準釋放8000億元,10月15日和11月15日定向降準共釋放1000億元。
香港《經濟日報》分析,有大陸銀行界人士就指,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水,其實有很多水份,一是銀行不可能把錢放給風險大的小企業,只是把大的金額分拆或壓縮,以符合小額貸款比例要求,大部份仍然流向房地產和政府平台。
文章說,就算大陸貨幣政策再寬鬆,仍然缺乏管道讓這些資金真正流入實體經濟。這就是當前大陸經濟中所面臨的嚴重問題,也是李克強的煩惱所在。
中共試圖拉消費 學者:房價和消費是「蹺蹺板遊戲」
更令中共高層憂心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再消費。
最近經濟數據顯示,中共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已疲弱。在貿易戰前景不明、投資收益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中共已制定系列政策,試圖刺激中國人消費來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
8月27日,中共國務院發佈了20條政策促進消費增長,包括拓展出口產品內銷渠道,釋放汽車消費潛力,擴大農村消費,拓寬假日消費空間、活躍夜間商業和市場等。
但《紐約時報》10月10日引述中國央行的一項調查稱,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寧願把錢存在銀行也不支出或進行投資。
旅美中國經濟學家程曉農博士的撰文稱,為了買房子,民眾不僅掏空了錢包,還背了一身債,槓桿率飆升,已經達到極限,壓得消費起不來。
文章認為,目前,中共當局的經濟政策實質上是在玩「蹺蹺板遊戲」,即試圖讓房價不大漲、消費不大跌;換言之,讓「蹺蹺板」保持在水平狀態。一方面,當局繼續抑制房價上漲,希望高房價不要進一步壓低購房者的消費能力;另一方面,為刺激消費,出台了多種政策。
但正如官媒所言,「這些政策刺激消費的效果遠不及預期,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簡單來說,中國居民借錢太多,沒錢消費了。」
加緊開放金融 中共引外資入局
中共另一應對經濟持續下行的措施,是加緊對外開放其金融市場。但西方媒體呼籲西方投資者對此保持警惕。
10月16日,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及,清理取消未納入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的限制措施。全面取消在華外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業務範圍限制。
同時,中共決定對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和外資銀行管理條例部份條款予以修改。同時,允許外國保險集團在境內投資設立外資保險公司,允許境外金融機構入股外資保險公司。
10月16日,央行消息說,允許同一境外主體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直接入市渠道下的債券進行非交易過戶,資金帳戶之間可以直接劃轉。
10月11日,證監會發言人發佈外商持股比例限制取消的具體時間。
9月10日,外匯管理局取消QFII和RQFII的投資額度限制。
7月20日,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推出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
對於中共加快開放其金融市場的舉措,外界解讀為是中共加速讓外資接盤。
近期,《華爾街日報》刊文《中國正在開放的新市場是投資者不應進入的》,該文描述中國正在動盪的債券市場,並以5月份中國包商銀行被政府接管為例說明政府對市場的巨大影響,提醒西方投資者應當對大陸資本市場警惕。#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