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人民大學的中國就業研究中心(CIER)引用中國求才網站「全國招聘網」的數據,第一季求職人口較去年同期激增31%,但企業的人力需求卻下跌7.6%。減少人力需求的不僅僅是傳統的民營和國營企業,還包括曾經被人羨慕的新興互聯網企業。背後折射的正是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官方增長6.4%的數字正好相悖。
中共政治局19日的會議,也再次承認「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除了中國自身的經濟結構性問題外,經濟下行更為直接的原因就是中美貿易戰、美國對華戰略的改變以及西方世界在貿易問題上態度的轉變,因此政治局會議另一個對經濟的判斷是「外部經濟環境總體趨緊」。
外部經濟環境的壓力首先來自美國。美國在中美貿易問題上態度強硬,批評北京迄今不遵守加入世貿承諾,不開放市場,強迫技術轉讓,對國企實施補貼等。一度叫喊著讓美國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北京當局,在關稅的壓力下,不得不坐下來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並在日前首度承認美方在知識產權竊取和強迫技術轉讓等方面的指責存在。顯然,北京迫切希望達成一個貿易協議,這是因為持續存在的關稅威脅,已經使外資大規模撤離中國,導致中國大批企業關門,失業率激增。其引發的社會問題、民生問題無以計數,中共即使竭力掩蓋也難掩蓋太久。
更要中共命的是,美國不僅在貿易上給北京祭出「緊箍咒」,而且基於戰略上的調整,已然將中共視為頭號敵手,因此美國制裁古巴、委內瑞拉和伊朗,也間接地打擊了中共與這些國家的貿易往來。
其次,中共外部經濟環境的壓力來自歐盟。原本想聯手歐洲對付美國的北京,現在不得不面對日趨強硬,並提出與美國同樣要求的歐盟。不想與歐盟交惡的北京當局不得不有所妥協,如不久前李克強訪歐時,就在聯合聲明中就產業補貼和強迫技術轉讓問題的措辭上讓步。
第三個壓力則來自世貿組織。來自彭博社的最新消息顯示,世貿就中國投訴歐盟案已經作出對中國產生重大打擊的裁決:中國2016年12月11日不可以「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中國的投訴以自己失敗而告終。無疑,世貿的這一裁決是歐美的重大勝利,這一裁決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更多的根據具體情況對低於成本或「傾銷」的中國產品徵收關稅的空間。
外有巨大壓力,內有火山隨時爆發。中共政治局會議談經濟卻不再提喊了很長時間的六個「穩」。原因或許是: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根本成了難以達到的目標,不但就業越來越難,資金外逃越來越嚴重,出口、投資額也急劇下降,而剛剛上揚的股市讓不少權貴套現後轉移出境大量資金。折射的只能是北京當局缺乏底氣和信心,且束手無策,其開出的「堅持結構性去槓桿」帶給市場的也唯有恐慌。
去年大陸金融學者賀江兵曾發文,指中國的「明斯基時刻」已經到來。他列舉了中國經濟的三大定時炸彈:一是中國內債居高不下;二是中國樓市泡沫正在破裂;三是人民幣本幣也存在大量泡沫。
在中美貿易戰下,這些問題在加劇。毋庸置疑的是,北京當局若繼續拒絕進行結構性改革,其死相將非常難看。◇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