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與一位年約四十歲的朋友茶聚,他提出了一個問題,令我忍俊不禁。他說:「聽人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但就不明白自己為甚麼還沒有立和不惑的體會。」我覺得,他對孔子的學說有些誤解。

《論語 ‧為政》篇有云:「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這是孔子記載自己在不同人生階段,致力提高本人的道德水平,所能達到的生命境界。後來,人們將這名句廣泛引用,例如,提到一個人年屆四十,會說他到了不惑之年等。這說法實在斷章取義,一個終生渾渾噩噩的人,又怎能達到不惑的境界呢?

每個人的人生歷程不盡相同,有些人一帆風順、有些人荊棘滿途;有些人大富大貴、有些人一貧如洗。追求財富、權力、安逸、榮耀等等,是人之常情。但當我們細心思考,便可體會到,凡此種種,皆是過眼雲煙,根本不值得作為我們的人生目標。

一個人的生命境界,決定了他對生命的認知水平。一個只懂吃、喝、玩、樂的人,生命就是一連串的官能刺激;一個執著於財富的人,生命只是疊疊銅錢;一個只懂求名的人,生命就是其他人對他的評價。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活在井底世界,也因此錯過了廣豁人生。我不是甚麼大哲學家,只是希望可寫出心中的話。

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生命,並不是充滿計算、憂心忡忡、營營役役、爭名奪利的。真正的生命是,我們切實地去了解自己,將自己各種缺點和錯誤的觀念改正過來,真誠地、踏實地,逐步提高自己的層次,美好的生命才會開拓於眼前。

這世上,值得我們用心感受、細意欣賞的事物還是很多的。執筆前我與太太往近郊走走,天氣不冷,老師們帶著小學生到來寫生,松鼠都跳出來活動,山前的蘆葦在微風中飄揚。這一刻,我感受到生命的和諧和希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