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的中風患者是由高血壓所引起,但調查發現竟有3成的民眾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平均血壓每增加10mmHg,中風的危險性即增加30%。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神經內科葉柏延醫師表示,高血壓是個沉默的殺手,在門診常遇到有點頭暈但胃口、身體狀況都還好,血壓量起來卻高達180的情況。醫師說明這是慢性的高血壓,因為身體已經習慣血壓增高的情形,所以不見得會有症狀。必須使用血壓計測量,非憑感覺決定,才能正確診斷高血壓。

如何防止高血壓形成,進而導致腦中風是重要的課題,葉柏延提醒病人需清淡飲食,避免攝取太多脂肪。當脂肪攝取過多時,容易在血管中形成斑塊。斑塊會堆積在血管中,當累積過多時會造成血管通道變狹窄,心臟為了持續輸送血液到身體各處,於是加強壓力,引起高血壓的各種症狀。葉柏延說,高血壓嚴重阻塞腦血管導致中風,造成認知功能的障礙,原因在於高血壓造成血管硬化、壞死,血管發炎、纖維化即是慢性腦血管灌流障礙。腦部功能會慢慢退化導致失智情形。

降低血壓的生活習慣型態調整項目包含:低鈉、控制酒類飲用、減重、戒菸、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降血壓藥物的治療可以使中風機會平均降低35%~40%。葉柏延表示選擇成功降壓藥物因人、因病而異。有的人需要靠藥物,有的人靠飲食和運動即可降血壓,不需要服用特定的藥物。

另外,中風病人的血壓治療目標必須考量病人是否有嚴重的顱外或顱內大血管狹窄。有嚴重的顱外、顱內大血管狹窄須經醫師判定而決定降壓幅度標準,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有無低血壓或神經症狀。相反地,無嚴重的顱外或顱內大血管狹窄,治療則應個別化。所有病人血壓都應考慮至少降壓10/5mmHg。若是起始血壓小於120/70mmHg及血壓正常之心因性栓塞的中風病友,則不建議使用降壓藥物。

葉柏延說,儘管很多患者對於長期吃藥控制血壓很無奈,但醫師仍然勉勵,控制血壓不僅能預防血管硬化,也能預防腦中風,更可以減少治療高血壓衍生其它疾病的時間和治療腦中風的花費,呼籲高血壓及高血壓前期患者平時自我監控血壓,定期量血壓,而改變生活習慣是最重要的!◇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