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重陽將到,秋山上、綺窗前茱萸結實成熟了,逢寒露清香更芳烈。

十七歲英姿煥發的少年王維,身在異鄉長安,感受都人插茱萸歡度九九重陽的景象,寫下了一首傳頌千古的佳節思親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有了這首詩,讓茱萸成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代言人,和天空中的中秋明月齊名。

食茱萸花開。(圖片來源:莊溪《認識植物》網站/莊溪提供)
食茱萸花開。(圖片來源:莊溪《認識植物》網站/莊溪提供)

茱萸辛烈 具藥性能祛邪

茱萸木瘦瘦高高,樹幹上布滿了尖銳的利刺,香氣則辛辛烈烈,古人善用了它的辛烈特性袪邪療病。《本草綱目》中所列「百病主治藥」方中,茱萸出現了近百次,其中說到:「茱萸南北總有,入藥以吳地者為好,所以有吳之名也。」山茱萸、吳茱萸和食茱萸都很常見。

茱萸木樹幹上布滿了尖銳的利刺,香氣則辛辛烈烈。(圖片來源:莊溪《認識植物》網站/莊溪提供)
茱萸木樹幹上布滿了尖銳的利刺,香氣則辛辛烈烈。(圖片來源:莊溪《認識植物》網站/莊溪提供)

古代的民間智慧一石兩鳥,在井旁種植茱萸可以食用,還可以消毒井水,怎麼說?清人丁晏《淮南萬畢術》這麼說︰「井上宜種茱萸,葉落井中,人飲其水,無瘟疫。」唐人武元衡詩中就有一幅茱萸傍江南舊井的剪影:

手種茱萸舊井傍,幾回春露又秋霜。
(《長安賊中寄題江南所居茱萸樹》)

手種茱萸,幾回春露又秋霜。(圖片來源:莊溪《認識植物》網站/莊溪提供)
手種茱萸,幾回春露又秋霜。(圖片來源:莊溪《認識植物》網站/莊溪提供)

配茱萸囊過重九 祛邪辟惡

茱萸祛邪這種用法古來就傳,在西漢的《西京雜記》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華酒,令人長壽」。配茱萸囊過重九祛邪辟惡,飲菊花酒延壽,都是重陽的風物詩,清致送高秋:

「萬物慶西成,茱萸獨擅名……長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
(唐末宋初.徐鉉《茱萸詩》)

南北朝吳均的《續齊諧記》記載桓景一家重九登高、臂上繫著茱萸囊祛邪辟惡攘災的傳說故事(*1)。

相傳桓景是東漢汝南(今河南汝南縣)人。汝南是個古老的縣,自春秋戰國時代就設立了,位居豫州之中。桓景隨著方士費長房遊學多年,有一年晚秋桓景告訴他,九月九日汝南將現瘟疫,並教他避災之方:帶著家人在手臂上配戴茱萸、登高飲菊花酒可以避災。

桓景牢記費長房告訴他的作法,到了那一天大清早,他將準備好的茱萸囊給家人繫上,領著家人攀登高處避禍。到了太陽下山,一家人回到家中,果然發現家禽、家畜都暴斃而死了。傳說中重九佩茱萸登高避災的習俗就這樣代代流傳下來了。

到此重陽日,茱萸的果實熟了,氣烈而色赤,晉代周處《風土記》也記載九月九日這一天,民間流行折茱萸插頭闢惡、禦初寒:「俗尚此曰,折茱萸房以插頭,言闢除惡氣而禦初寒。」

九九登高 詩人名句茱萸流香

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漸漸浸廣,重九佩茱萸、插茱萸成了九月九日的重要民俗。因此重陽節也有了「茱萸節」的別稱,唐代宰相張說的詩可以輔證:

家居洛陽下,舉目見嵩山。刻作茱萸節,情生造化間。
(《九日進茱萸山詩五首‧其一》)

唐朝人很重視九九重陽節,承傳登高聚宴的古文化,飲菊花酒歡樂相聚。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就記載了「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唐開元初年,少年離家上京遊學的王維也被重九佳節團聚登高的氣氛感染了。金風颯颯、秋思飄飄的重九節裡,長安的錦繡風情、茱萸的芳烈氣息,讓少年王維思鄉情懷更加激盪,終而將思家、思兄弟的感情吐露給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藉以抒懷。《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呼應了重陽節民間登高、插茱萸避邪的時俗,更以一串茱萸為離家的他傳達了心意。

王維兄弟間感情很深,尤其是和大弟王縉昆仲之間,親愛逾恆,當彼此遭逢人生變故時,都堅意替代對方承受苦難。王維胸懷樸厚、詩情深厚,樸素的文字不雕、不琢,筆蹤措思,參於造化。「每逢佳節倍思親」以茱萸代言,凸顯了中國文化珍重天倫的特色,茱萸留影雕入了中華兒女的心底。

茱萸伴山寺。(全景林/大紀元)
茱萸伴山寺。(全景林/大紀元)

《茱萸女》一曲歌芳烈 歌貞節

在古代雜曲歌辭中,我們還看到了茱萸代言的一個形象──「茱萸女」。在南北朝和唐人的雜曲歌辭中都有《茱萸女》(*2)流傳。

南北朝蕭綱寫「茱萸女」住在山邊。在那佳人出入的山徑邊上就長著茱萸,纖手摘來茱萸花頭上插,花伴著鬢鈿玉簪斜。東西各家居官職的使君們,爭相贈玉來問婚事。茱萸女「空駐使君車」,心定如水守著夫婿,只能說抱歉。

唐代萬楚一曲《茱萸女》寫「山陰柳家女,九日釆茱萸」,「插枝著高髻、結子置長裾」,茱萸女端秀明艷的形象鮮明,躍然而出。

食茱萸種子。(圖片來源:莊溪《認識植物》網站/莊溪提供)
食茱萸種子。(圖片來源:莊溪《認識植物》網站/莊溪提供)

她不是長在深閨中,而是一個勤奮務實的美女子。「平明折林樹,日入返城隅」,這樣日出而作、日落始歸的健美幹練茱萸女讓俠客動心。許許多多的「俠客要羅袖」,投箋請婚的無數。然而這位年紀輕輕的茱萸女竟是心閒閒、氣定定,蛾眉不動,「蛾眉自有主,年少莫踟躕」,把投信問消息的俠客、青年們婉拒了。

茱萸的香不同蘭桂,「茱萸自有芳,辛烈獨擅名」在茱萸女身上展露無遺。每逢九九重陽佳節,茱萸倍流芳;晚秋登高,茱萸的芳烈隨風祛邪辟惡,年年伴人好回味!

-參註-

*1. 《續齊諧記》曰: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曰,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曰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2. 《茱萸女》(南北朝‧蕭綱)
茱萸生狹斜,結子復銜花。遇逢縴手摘,濫得映鉛華。
雜與鬟簪插,偶逐鬢鈿斜。東西爭贈玉,縱橫來問家。
不無夫婿馬,空駐使君車。

雜曲歌辭 《茱萸女》(唐‧萬楚)
山陰柳家女,九日采茱萸。復得東鄰伴,雙爲陌上姝。
插枝著高髻,結子置長裾。作性常遲緩,非關託丈夫。
平明折林樹,日入返城隅。俠客要羅袖,行人挑短書。
蛾眉自有主,年少莫踟躕。@*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