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斷代上,塗山之會被一些學者視為夏朝的開始。《左傳‧襄公七年》中有:「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的記載。

大禹畫像 宋代馬麟繪。 ( 公有領域)
大禹畫像 宋代馬麟繪。 ( 公有領域)

《後漢書》中也說:「至於塗山之會,諸侯承唐虞之盛,執玉帛亦有萬國。是以《山海經》稱禹使大章步自東極,至於西垂,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一步。」

「萬」在這裏形容眾多,但也足見這時中原大、小部落林立。在大水初定、一切百廢待興的年代,能號召如此眾多散居各地的部落酋長前來參加大會,並獻上象徵崇敬和地位的玉帛,大禹的夏王國聲望如日中天。

◎塗山大會

大會上,大禹對與會諸侯一一分封行賞,並說明進貢的規則,以及臣屬諸侯國和王畿之間的權利與義務。由於在這裏數算賦貢,此後塗山被命名為「會稽山」。

帝禹在塗山上舉行了盛大莊嚴的祭祀大典。帝禹受命於天,是為天之子,行掌理天下之權。祭祀中演奏盛大的《大夏》樂舞。那是十三年治水大功告成後,大理官皋陶奉大禹之命所製的大樂。

從伏羲氏發明琴瑟、女媧氏造笙篁賜人,樂舞一直是聖王教化萬民的方式。然而日月移轉,當帝禹在諸部落酋長前展現《大夏》莊嚴的樂舞時,這和當年舜彈唱《南風歌》而教化百姓的時代相比已是另一番氣象。也就是說,華夏民族的文化有了新的內涵。華夏文明進入了新的階段。

當《大夏》樂舞大陳於南方的塗山,對於散居中原的部落酋長和諸侯國首領而言,悠揚大器的樂舞幾乎就是一種文明的啟蒙。很可能,這是他們頭一回聽見籥透過竹管傳出的、風一般的聲音吹奏的典雅樂音,頭一回看見夏人莊嚴舞動的肢體。在樹立五服制、建立夏王國和各諸侯國之間的臣屬及賦貢關係的同時,帝禹把來自《大夏》的樂舞展現在千萬邦國的面前。

這時,大洪水的記憶漸漸淡去了,歷經伏羲氏、黃帝及堯、舜、禹時代的辛勤開墾,華夏文明有了初具成熟的規模。隨著大水的底定和夏王國的建立,華夏民族開創的文明也已漸成氣候,泱泱然、巍巍然展現在這神州大地南方的塗山山頂上。

◎功齊天地

禹即位時五十三歲,在位十年。禹為了生民劬勞一生,耗盡了心血精力,比起堯、舜等聖王,他的壽命不算長。

「禹逝世,葬於會稽。」 

會稽山大禹陵。(Gisling/維基百科)
會稽山大禹陵。(Gisling/維基百科)

帝禹年邁時對群臣說:「吾百世之後,葬我會稽之山,葦槨桐棺,穿壙七尺,下無及泉,墳高三尺,土階三等。葬之後曰:無改畝,以為居之者樂,為之者苦。」

為了不使人民勞累,大禹的陵寢簡潔樸素,不迫使人民遷徙。

帝禹駕崩之後,所有的祥瑞之兆一起離去。上天嘉許大禹的美德,犒賞他的功業,使百鳥飛回來在衆民的田間飛舞,大大小小的鳥兒排列整齊,進退有序,春、夏、秋、冬,在一定的時節飛來。

帝禹的兒子「啟」即位後,每年春、秋派人祭大禹,並在南山建宗廟。少康即位後在會稽建祠,且派人長駐守陵。今天的禹陵村民多為姒姓,是大禹的後代。

大禹陵之禹廟。 (Gisling/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大禹陵之禹廟。 (Gisling/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會稽就是塗山,因為當年塗山大會,收納貢賦,所以大禹將塗山命名為會稽山。山上有大禹陵、井、大禹祠,山腳下有成群的鳥兒耕田,恰似當年舜在歷山,大象為他耕田一樣。

從黃帝到堯、舜、禹「三聖王」,上古君王都在泰山封禪祭天。後,啟祭祀君父大禹,開啟了祭祀聖人先祖之先河,和天地山川的祭祀有所不同。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上會稽,祭大禹」。歷代以來,沐齎禮前來會稽拜祭禹的帝王不絕如縷。作為華夏第一個朝代的奠定者,大禹受到了最高的尊崇。今天,浙江紹興(古會稽)禹陵屹立,一尊雋刻著「大禹陵」的石碑立在亭中。大禹陵遍植桂花,一池湖水明澈生風。大禹那為了眾民而耗盡所有的軀體就安息在這靈氣溫潤的陵內。

上古那場洪水早已消歇,大禹的豐功偉業卻刻在民族的記憶中,四千年以來而為諸帝王、蒼生紀念。關於大禹的一生,在他的後裔《越王無餘外傳》中有較為詳盡的記載。

禹王悲傷父親的功業不成,順江而行,沂水、濟水、淮河,劬勞著身軀、焦慮著思緒前行。七年了,對音樂是聞而不聽,走過家門卻不入,冠帽被掛住也顧不上取,鞋子脫落也顧不上穿。為了治水能夠成功,禹王鎮日沉思。千年後,春秋之時,劉國國君劉定公來到了洛水邊上,由衷讚歎道:「大禹的功德大而美!他光明的德行行之久遠。沒有禹,我們這些人都要變成魚了吧!」

孔老夫子也沒有保留地讚美大禹:「大禹,我沒有甚麽可說道的。他自己的飲食很菲薄,卻用豐盛的祭品祭祀鬼神;自己穿的衣服粗劣,朝饗儀典的時候,卻重視袍服冠帽的華美;自己住的宮室卑陋,卻盡力修浚糧地溝渠。禹,我沒有甚麽可以說道的。」

禹治水有成,萬民感念,所以又尊他為「大禹」。對於大禹,先秦時代思想家的評價都是正面的。

「多麼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卻不是自己去求來的。」

孟子則說:「大禹思想著天下有溺水的人,就猶如自己溺水;后稷思想著天下有飢餓的人,猶如自己飢餓。這就是為甚麽他們如此的急切。」荀子認為大禹是少見的有德行的賢君。崇尚節儉的墨子更是奉大禹為「聖人」,其它如法家、道家對大禹也都十分推崇。這樣百家眾口一致,頌讚不已直到後世的帝王,其實並不多見。

在《史記》中也給予大禹至高的讚美:「大禹平活水土,功齊天地。」堯、舜時代洪水浩大,遮天蔽地;大禹治水的威德同樣浩大,與天地齊。◇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