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主義滲透全世界,國際開始警醒、關注。中共也不斷介入台灣選舉,使各政黨陷入恐共、反中、統獨這些情感與認同矛盾,導致政治對立程度不斷升高,讓台灣內部產生紛亂,進而影響政府決策、媒體輿論。

學者分析,台灣各政黨應對中共的盲點,在於很多問題早已超越藍綠,甚至已非談論重點,但是政治上、媒體上都刻意被操弄成藍綠爭議,這就是世代鴻溝所造成的思想斷層,而讓中共有從中攪局的空間。

學者分析,台灣各政黨應對中共的盲點在於,很多問題早已超越藍綠,甚至已不是人民關心的範疇。圖為台灣民眾為其支持政黨歡呼。(PHILIPPE LOPEZ/AFP/Getty Images)
學者分析,台灣各政黨應對中共的盲點在於,很多問題早已超越藍綠,甚至已不是人民關心的範疇。圖為台灣民眾為其支持政黨歡呼。(PHILIPPE LOPEZ/AFP/Getty Images)

目前台灣政黨在兩岸問題上,各有困境,例如:國民黨在兩岸政策提不出新說法;民進黨讓兩岸處於冷合,又因兩岸交流密切,覺得似乎必須要跟中共接觸,而開始搖擺;原本僅剩新黨還可對得上話,但又因周泓旭共諜案、王炳忠事件,也陷入了僵局。

台灣選民因為洪仲丘事件,引發白衫軍運動,一直到太陽花學運,這些完全不是由政黨主導,而是民間團體自發形成,促成整個公民社會崛起。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李酉潭說,台灣民主化最大的問題是「政黨輪替症候群」,很多人對正常的政黨輪替不適應,這是很嚴重的問題。

從1996年台灣確立為民主國家,到2016年整整20年,由下而上的民意以及公民社會早已成熟。生活在黨國體制過渡到民主階段的政治人物、民眾,沒有發覺到這種由下而上的公民社會的改變,他們在這過程中所產生的不服氣,就給了中共操作的空間,這是台灣在整體思考上出現的最大問題,進而引發各種社會對立。

閱聽者不能偏聽

在媒體普遍染紅,其中更有挾帶極端意識形態,讓被中共收買的政客散播更多不實言論的情況下,面對重大爭議時,媒體無法提供真相,閱聽者該如何應對?

台灣對中國各領域的情蒐併購,其實是「後知後覺」,包含部份政黨、媒體也是如此。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陳建甫分析,台灣是政黨競爭屬於淺碟文化,每兩年就開始預備下一次選舉,甚至為了選舉「殺紅了眼」。中共政權在台灣選舉期間特別忙碌,無論是對其友好的民間團體、媒體、政治人物,就可利用選舉期間從中操作,進而接觸。

學者分析,台灣政黨為了選舉殺紅了眼,中共政權就利用選舉期間從中操作對其友好的民間團體、媒體或政治人物。圖為台灣大選開票結果。(PHILIPPE LOPEZ/AFP/Getty Images)
學者分析,台灣政黨為了選舉殺紅了眼,中共政權就利用選舉期間從中操作對其友好的民間團體、媒體或政治人物。圖為台灣大選開票結果。(PHILIPPE LOPEZ/AFP/Getty Images)

早期閱聽者對媒體較為信任,但現在媒體多樣性,在政治光譜上偏紅、偏綠,又或是中立,也都早已清楚表態,大家早已了然於胸。

他坦言,現在媒體很悲哀,只能不斷對其堅持的觀點加以催眠,頂多只能達到凝聚內部向心力的作用,簡言之,就是吸引同溫層的閱聽眾取暖,而無法將論點擴散出去,也無法說服另一派閱聽眾支持其特定論點,造成形勢上的誤判。

陳建甫建議,一般閱聽大眾者必須學習各種訊息都接收,不能「偏聽、偏看」,才能對媒體訊息有完整的掌握,若是只聽、只看自己想知道的部份,就陷入部份媒體自我催眠的狀態中,對台灣公民社會也是種傷害。雖然大部份選民也都警覺這點,但統、獨極端人士雖不多,卻也有其基本盤。

中共不等於中國 教科書須釐清

針對中華文化部份,在做研究或教書時談到認識中國,都會先研究「中國是甚麼?」陳建甫強調,中國並非現在大家所認知的中共政權,中華文化不能被1949年建立的中共政權所概括。「若是想到中華文化就聯想到中國共產黨,這是不對的。」

「中國必須與中國共產黨分開來看」,雖然歷經文化大革命,陳建甫說,中共現在就是利用這點誤解,依然塑造自己是中華文化的正統。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陳建甫表示,對於特殊重大兩岸關係議題,閱聽眾須冷靜多方涉獵媒體資訊。(擷自陳建甫Facebook)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陳建甫表示,對於特殊重大兩岸關係議題,閱聽眾須冷靜多方涉獵媒體資訊。(擷自陳建甫Facebook)

中國過去有許多唐宋元明等各朝代,都只是在當時的時間點,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獲得統治權力。同理,中共政權也只是在這時間在中國這塊土地上。他強調,這是未來在歷史教科書上,不斷要去強調與釐清的重點。中國是地域上的名稱,這個某個時代在這個治權裏,掌握權力如此而已。

中國共產黨把其《憲法》明列,中國共產黨是唯一執政政黨,陳建甫說,不過歷史會演變,有一天終將被另一個政權所取而代之,在歷史洪流中,我們都只是生活在其中的一小時間點。

中國真實報道 比兩岸爭議更重要

面對中國崛起,他認為,媒體的社會責任,是必須如實把中國問題正確清楚說明,讓大家討論。例如經濟衰退、人口失衡,一胎化、高齡化,負債赤字,貪腐等,還有太多人活在貧窮線以下,大家只看到上海、深圳、廣州這大城市,卻沒看見陝西、甘肅等地區,還是絕對貧窮。

在研究中國時,不能只看到好的一面。他說,並非是唱衰中國,還有許多內部問題,媒體都需要併呈,否則閱聽者比較容易失去正確判斷,面對中國崛起以及內部弊病等,才能有比較深刻全面性的思考。媒體也必須忠實呈現中國現在內部真實問題,這些問題比兩岸關係更為重要。

陳建甫說,《大紀元時報》所報道的中國議題,其實跟目前台灣主流媒體很不一樣,自己都有在看固定閱讀;他觀察,《大紀元》有許多第一手資料,他也會搭配其他媒體的報道來對比,例如低端人口也是《大紀元》最早報道揭露。

不過對中國有想法的民眾,可能就不想看也不想聽,有些帶有想法的人會質疑「說得跟真的一樣!」反而就讓這些好新聞,挖掘到真正獲得內幕、真實報道的新聞被忽略,或因內心抵觸而將媒體貼上標籤。

他建議,這是閱聽人要不斷去調整的地方,對特殊重大兩岸關係議題,必須要冷靜多方涉獵資訊,仔細判斷思考才是上策。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