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周,購物都是一剎那的衝動,教授財商的導師常提出「想要」vs「需要」。購物時我們都應該考慮,究竟這件物件,對自己來說是「想要」還是「需要」?

「需要」,是來自於身體的,是人類最基本的,用來維持生命的,例如: 人口渴,就要喝水;人肚餓,就要進食。「需要」,基本上是為生存或正常生活而需要的。

「想要」,是來自於心中的慾望,欠缺這些東西,並不會影響您的生存,例如:人肚餓,就要進食,一日三餐,但下午茶宵夜是滿足口慾,是想要;人要裝身,就去添置衣服,但家內的衣服堆積如山,還要繼續添置,那就請大家分清楚,是需要大量的衣服,還是想要這些衣服。

當然,不是除了生存外的東西一律不需要,因為人是有享受生活的需要,筆者只希望大家有更明確的能力分別「想要」和「需要」。

大部份人都曾經遇過商店無形的招手,例如「特別優惠」、「節日大減價」,令大家自動投懷送抱去消費。這情況就是情緒失控的一種,較多人會認識情緒失控只出現在負面情緒上,如不愉快時會自我封閉;憤怒時會破口大罵等。但正面情緒也可以出現失控狀況,例如與朋友舉杯喝酒時,也會停不下來而醉倒街頭一樣。

當人們遇到吸睛的東西便會引發衝動,沒有想清楚便買下來,便是情緒失控的一種了。回家靜下來後,再次奪回情緒的控制權後,連盒都未拆便可能開始後悔了。所以,購物時的當刻最重要先把興奮的情緒控制住,加入一點理性來分析,才決定是否付款。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小錦囊,購物前想想「購買後,這東西會對您自己帶來甚麼負面影響?」這或能消除了您的購買慾。臨近聖誕節,希望大家能做個精明的消費者!◇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