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近期再度猖獗,本港今年首10個月感染人數飆升。香港醫學院副會長陳以誠估計年尾感染個案或破2千宗。他呼籲家長若發現兒童有感染症狀,應儘早求醫,並補打水痘及流感疫苗針,家長切勿自行判斷,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後遺症和併發症。
沈寂半世紀的猩紅熱近期在英國捲土重來。陳以誠表示,除英國,猩紅熱在大陸及香港亦再度活躍。數據顯示,本港猩紅熱個案由11月底的48宗,升至12月初的94宗。衛生防護中心今年首10個月,共接獲1,682宗猩紅熱呈報個案,較2016年(1,062宗)及2015年(948宗)同期數字顯著增加。他預計猩紅熱活躍程度在未來數月將維持在高水平,原因或與細菌基因變異有關。
增心臟及腎衰竭隱患
陳以誠指,猩紅熱是由甲類鏈球菌引致的細菌感染,可透過口水或飛沫傳播。潛伏期為1至3天,初期病症包括喉嚨痛,翌日發燒,偶有頭痛、嘔吐及腹痛現象。舌頭表面或出現士多啤梨般外觀(呈紅色凹凸狀);發病首日或翌日,身軀及頸部會出現砂紙般粗糙紅疹;其後紅疹蔓延四肢,特別在腋窩、肘部及腹股溝。紅疹多在一周內消退,繼而指尖、腳趾和腹股溝皮膚會脫皮。
陳以誠強調,不要等到脫皮才求診,因流感病毒會使猩紅熱病情惡化,進而出現併發症和後遺症,如風濕性心臟病及急性腎炎,或令病毒傷及心瓣,埋下日後罹患心臟衰竭及腎衰竭的隱患。確診猩紅熱後,使用頭孢及盤尼西林抗生素即可醫治。他又建議醫管局或大學醫學院做跟蹤研究,有沒有先前罹患猩紅熱而導致日後罹患風濕性心臟病的個案。
10歲以下兒童感染風險高
猩紅熱主攻10歲以下兒童,陳以誠解釋或與兒童抵抗力低有關。幼兒園的傳播機會大,因此,學校及幼稚園的預防措施很重要,除平時消毒外,老師更要留意一旦發現有感染症狀兒童,要及時通知家長帶兒童求診。他並強調,流感及水痘會令猩紅熱病情更加嚴重。有研究顯示,流感疫苗可減輕猩紅熱對醫療系統所造成的負荷。
雖然2014年7月2日起,水痘疫苗已納入香港政府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且當年1歲兒童已接種疫苗,但在該年以前出生及大陸來港人士則可能成「漏網之魚」。陳以誠表示,有個案的患者無接種過水痘疫苗,體內無抗體,到43歲罹患猩紅熱,他建議補打水痘及流感疫苗。
社區兒科醫生唐繼章相信政府醫院公佈數字,低過實際感染猩紅熱個案人數。因社區醫生未必及時上報數字以做統計。他以社區多宗個案為例,許多父母未必分得清流感和猩紅熱,常以有限的醫療知識自行判斷,但症狀千變萬化,每個個案的症狀表現未必相同,亦未必呈現所有猩紅熱症狀表現,自行診斷可能延誤病情。◇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