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院是中國古代一些君主為教化人民或個人的喜好而設立的一個繪畫專職部門,為朝廷正式機構並獨立管理。中國最早出現「畫院」這個名稱大約是在五代後蜀(934年-965年,又稱孟蜀)、南唐(937年-975年)時期。

後蜀君主孟昶創立了翰林圖畫院。自此,畫院在中國一代代沿襲下來。在歷代的畫院中,培養了許許多多傑出的畫家,也留下了許多可留傳後代,給後人無限啟發的畫作。當然,其中也有不重視的,比如元朝是停滯的,沒有設畫院,但到明清兩代,畫院又獲重視,恢復了榮景。

除了皇室畫院外,五代也出現地區統治者所設的畫院,比如敦煌瓜州榆林窟第35窟的壁畫,其中繪有供養人的畫像,包括統治者及其眷屬、大小官吏的畫像,也有曹氏畫院的「都勾當畫院使」、「知畫手」、「都畫匠作」、「畫匠」等的畫像,並有「都勾當畫院使」的題名,這是當地曹氏世家設有畫院的一份歷史性資料。

歷代畫院所畫的山水、花鳥、人物等,大都要求工筆設色,細緻工整,布局嚴謹,色彩燦爛,這是院體畫的基本特色。在作畫題材上,主要反映宮廷和官宦生活,描繪帝王貴族上層社會的生活樣貌。

五代時期,畫院制度初備,各國國主都很重視繪畫藝術的發展,流風所及,帶動了五代時期的繪畫風尚,特別是人物畫和花鳥畫,名家輩出。擅長人物畫的畫家,以南唐周文矩與顧閎中為最著名。

顧閎中就是南唐畫院的待詔,其畫作《韓熙載夜宴圖》可說是中國美術史上極為重要的人物畫巨作。畫中人物造型準確精微,線條細致流暢,色彩絢麗清雅。他不僅追求形似,還特別著重描繪人物的神態、性格和內心感情的變化。周文矩的畫受唐代周昉的影響很大,所畫仕女和周昉同一風格,都是一派雍容華貴的樣子。

後蜀畫家黃筌擅畫花、竹、翎毛、佛道、人物和山水,有著細膩而帶富貴氣息的畫風,是一位畫藝比較全面的畫家,他也成為此時宮廷繪畫的代表。此外還有名門出身的徐熙,以水墨淡粉的花竹擅名。他所畫的花鳥畫,獨創一種「落墨」的畫法。北宋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將兩者歸結為「黃家富貴,徐熙野逸」,這是五代時期影響後世極大的兩種畫風,影響了宋、元、明、清的花鳥畫壇。

宋太祖建國之初就建立翰林圖畫院。其實北宋的許多皇帝,包括徽宗以及南宋的高宗,都喜愛繪畫藝術,在他們在位期間,畫院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到徽宗時,由於徽宗本人對繪畫的偏愛,畫院便不只是供養畫家的地方,還建制設學,並且把繪畫考試併入科舉取士之列。

據《宋史·選舉志》記載,徽宗當時就設計了全套的課程計劃和教學方法,還有招生、考試制度,簡直就是皇家美術學院的古代版。它的招生對象有士大夫出身的「士流」和由民間畫匠組成的「雜流」。一旦入選就授予職位。分畫學正、藝學、祗候、待詔、供奉等六個等級,未得職位者稱「畫學生」。

宋徽宗把很多心思都放在畫院上面,模仿進士科出題取士,以優美的詩詞為畫題來測試畫師,一方面促使他們重視與加強個人題詩賦詞的文學素養,一方面也是有意提倡「詩書畫」合一,讓畫師們的畫境往高深層次提昇。

徽宗對畫院學生要求非常嚴格,常親自督導畫學生畫畫。畫出傳世名作《千里江山圖》卷的王希孟,當時年僅十八歲,經過他半年的指導就創作出這幅傳世名作。同時,他也命人每隔一段時間要將御府所藏的名畫送兩幅到畫院,供大家臨摹效仿。也就是說,既要提高畫師的筆墨技巧,又常要求他們要有創意,也要求他們要多師法自然,深入觀察寫生。要求的標準是要達到:「筆簡意全」、「盡物之情態」、「意高韻古」等等。

畫院在宋代的發展可謂極其鼎盛,畫院畫家享受文官般的待遇。雖然一切都得順皇上旨意,一切以皇上的好惡為好惡,但能夠全心全意地在繪畫領域中有所作為,也是大部分畫師所夢寐以求的。所以相傳有一次畫院招聘畫師,應召而來的畫師竟超過三千人。因《清明上河圖》而名留千古的畫家張擇端就是當時的畫師之一。@#(未完,待續)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