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約著名歷史城區西村(格林威治村)中心,鑲嵌著一塊青蔥的寶石——傑斐遜市場花園。它誕生於女子監獄的廢墟之上,可說是美國民主的體現。40多年來,憑藉草根熱忱的滋養,盎然生機不但引來八方的老少遊客、小鳥蛺蝶,閉園舉辦婚禮也是常規安排。

傑斐遜市場花園(Jefferson Market Garden)位於格林威治大街與六大道、西10街的合抱之中。中心是一大片精心修剪的綠茵,周邊花木疏密有致。環繞綠茵的紅磚小徑又有不少岔道通幽,可供訪客在樹蔭一隅休憩。

花園內春夏之交的玫瑰園。
花園內春夏之交的玫瑰園。

垂著小瀑布的池塘中,錦鯉和金魚在田田蓮葉間游曳;塘邊座不大的溫室,遊客可徑入參觀。臨近大道的玫瑰園在春夏之交尤其亮麗;加上林間的鳥捨、泥土中的彩繪木牌等,溫馨可愛的氛圍在在體現出護園人的用心。

巧遇花園主管——最資深義工

喬治(George Paulos)業餘維護傑斐遜花園已有15個年頭。(張靜怡/大紀元)
喬治(George Paulos)業餘維護傑斐遜花園已有15個年頭。(張靜怡/大紀元)

一對爺孫迎面步出溫室,一位中等身高的白髮老者還在其中忙碌,他就是喬治(George Paulos)。身為紐約本地人,家住一個街區之外,在航空行業工作逾半世紀的他,業餘維護這座花園已有15個年頭。他就是花園的主管。

溫室裏的盆栽既有居民送養的「外來客」,也有需要養護的「本地居民」,喬治說,養好以後它們都會被放入花園——盆花生病也不會隨意丟棄,這份愛護與尊重讓人感動。

一邊說,喬治一邊揀選著紙牌,以標示傍晚閉園兩小時:當日將有新人在花園完婚。他興致勃勃地說起,傑斐遜市場花園是一部熱播美劇的婚禮外景地,不但常年有五大洲劇迷來尋訪、留言;也不乏各族裔的情侶選擇在草坪上宣誓完成終身大事。維護花園的開支主要就來自婚禮的場地費。

攀談之間,兩位看起來還不到20歲的年輕人把單車推入溫室,喬治介紹,他們是花園義工,整個花園共有8、90位義工。

花園中,古樸的綠布遮陽傘下,幾位白髮義工和遊客正在熱絡地交流。
花園中,古樸的綠布遮陽傘下,幾位白髮義工和遊客正在熱絡地交流。

這麼多的義工?喬治解釋說,由於除周一之外花園全天開放,夏日只要天氣好會開到晚上8點,大門處不分時間都有兩位義工做接待,還有園藝、維護、衛生等工作,所以大家要輪班,每人的工作時段為兩小時。

選好標牌,喬治轉身來到花園大門口。新人還未現身,古樸的綠布遮陽傘下,幾位白髮義工和老少遊客正熱絡交流,已讓這片綠洲格外溫馨。

從市場、監獄到綠洲

拿起門口陳列的塑封老照片,喬治興致勃勃地介紹起花園的前世今生。

傑斐遜市場花園,連同毗鄰的傑斐遜公共圖書館,都得名於19世紀初期的傑斐遜農夫市場。喬治說,那時紐約42街以北還不是城區,面貌「就像今天的中央公園」。1873年,市場被推平,建起了一座華麗的維多利亞式建築——有著暖紅色磚牆的法院大樓,也就是今天的圖書館。

花園毗鄰傑斐遜公共圖書館。
花園毗鄰傑斐遜公共圖書館。

前為被拆除的女子監獄的牆磚。
前為被拆除的女子監獄的牆磚。

花園的位置在19世紀初是一座歐式監獄,1931年翻蓋為新的女子看守所。「法院判決後,犯人就送來了。有的社會階層不低,不都是罪犯,各種原因進來的。監獄沒有冷氣機,真不好過……」喬治說。

今天花園的祥和安寧,已讓人無法想像當初犯人與街上親友對喊的場面。1960年代,紐約市計劃拆遷法院大樓,社區市民呼籲將其改為公共圖書館,也要求將擾民的監獄遷走,闢為公共綠地。

監獄拆除兩年後的1975年,傑斐遜市場花園蓓蕾初綻。可以說,花園的誕生是民意的體現;幾十年如一日滋養著它的,則是社區民眾的草根熱忱。

不僅是小學生的樂土

在熱忱之外,花園的管理也貫穿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十年來,滋養花園綠植的全部是天然土壤和堆肥、有機微生物等。很多植物的選擇是為了吸引蝴蝶和小鳥,從藍鳥、紅雀、哀鴿,到紫崖燕、知更鳥,還有絨啄木鳥、黑帽山雀、美洲小燕和各種麻雀……瀑布和池塘可供牠們飲水濯足。

喬治介紹說,花園附近有五所小學,從早春4月到仲秋10月,老師們會定期帶低年級的學生來參觀。5月的花卉節裏,孩子們沿小徑巡行;秋季採摘節,他們畫南瓜、製作餵鳥的食槽;在這裏,孩子們也學到打理花園的常識……

眼看快到閉園舉辦婚禮的時間,告別這片綠洲,眼耳又被樓群和喧攘覆蓋,而這塊折射歷史變遷與風土人情的「西村碧玉」,仍盈潤在心頭,令人久久回味。◇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