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一種聾人能聽到、盲人也能看到的語言。」

——馬克‧吐溫

在孩子身上,我們寄託著種種夢想,而其中最重要的或許還是: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善良。 要在孩子身上注入善良的精神,我們必須做出示範,並且把握種種機會進行教導,使得善良、人性成為第一考量。以下是家長可以啟發孩子的8種方式。

善待他們

「善良是美德成長的陽光。」——美國法學家羅伯特‧格林‧英格索爾(Robert Green Ingersoll)

父母養兒會發現,孩子會效仿你的行為,而不是照你說的做。一個有力又簡單的教養方法就是善待他們。

這可以包括:當他們伸手相幫時表達感謝,當你犯錯誤時向他們道歉,尊重他們、照顧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驚喜,以積極正面的語言和他們說話。

善良為先

「我們本身就是我們一再重複的行為的結果。由此,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美國著名學者威爾‧杜蘭特(Will Durant)

只要將善良擺在家庭事務的優先級別上,就有助於為孩子開創環境、將善良作為重要品性加以保持。將這種重要性融入談話,提醒他們去上學、去遊戲時都善待他人。

留意他人之善

「當被善良觸動時,一天可以多麼美好。」——美國著名記者喬治‧埃利斯頓(George Elliston)

敏銳地捕捉別人身上的善良,加以欣賞,並教孩子效仿。這可以讓孩子體認其重要性,並使生活更愉快。

他人為先

「哪裏有人,哪裏就有為善的機會。」 ——古羅馬哲學家賽內卡(Lucius Annaeus Seneca)

顯然,善良很大程度上是放棄私心,去考慮別人。作為父母,有無數的機會進行身教,將這一理念傳遞給孩子。

討論言行如何影響他人

「想像你的行動能帶來改變。它真的能。」——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提醒孩子們記住:他們的言行會影響他人,強化仁愛的重要性。

從不善中獲得教訓

「凡人多舛誤,唯神能見宥。」——英國詩人亞歷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

當孩子們遭遇不善的對待,家長可以指導他們體認自己的感受,學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可以鼓勵他們思考對方為何有這樣的行為,從而抱以慈悲。這都可以幫助他們更加理解善良的重要。

實踐感恩

「他是個智者,不為他的所無而悲傷,卻為他的所有而喜樂。」——古羅馬哲學家愛比克泰德(Epictetus)

注意那些值得我們感恩的小事物、小恩賜。培養感恩和滿足感,充實孩子表達善意的能力。

示範好品行

「教授孩子好的行為,就是教他們善良、考慮他人、尊重他人。」——當代心理學家、導師兼作家克萊爾‧斯特蘭伯格(Claire Stranberg)

要讓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可能需要一段時間,而孩子一旦刻骨銘心,就會體現出考慮他人、慈悲、無私等優秀的品質。◇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