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類處於二十一世紀,回顧人類科學發展的歷程,我們發現,當我們認識的越多、越深入,我們的知識似乎越貧乏,自然界的難解之迷、未被認識的新生事物也越多。現在,我們或許應該冷靜下來,思考一下人類科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思考一下我們應該把怎樣的一個新的科學帶入人類歷史新紀元。本文將回顧史前文明、中國傳統文化、消失的古文明、人類對神的信仰、西方實證科學的發展與侷限。從中,我們將試圖尋找有怎樣的規律引領著這些變化,有怎樣的啟示必須遵循。從而,將探索未來科學如何能更符合「天人合一」之道,走一條符合宇宙規律的發展道路。
(接上期)
6.史前藝術
在藝術方面,秘魯納斯卡荒原上雕刻有神秘的巨型圖案,最大的一個圖案長度達5公里。這些圖案栩栩如生,只有在空中俯瞰才能清晰地看出它的全貌。圖案溝紋的深度寬度是根據旭日斜射率精密計算過的,使圖案恰好在晨曦中躍然於地面之上。所謂「納斯卡線」(Nazca Lines)是指納斯卡人利用自然侵蝕在周圍空曠的沙漠刻下的圖案。納斯卡沙漠是一座高度乾燥、延伸53哩(多於80公里)的高原,在秘魯的納斯卡鎮與帕爾帕市之間。
「納斯卡線」在1939年由美國考古學家Paul Kosok發現。它們是由公元前200年至公元700年之間的納斯卡文化所創造。有數以百計的個別圖形,出自簡單的線條,以複雜排列構成蜂鳥、蜘蛛、猴子和蜥蜴。納斯卡線在1994年被收錄入世界遺產。
此前有報道稱,在1940年代中期,一個名叫瑪麗亞.雷施(Maria Reiche)的德國女孩致力於進一步發展索克的天文學理論。她的數學及天文學背景使她能夠對照並研究那些沙漠裏的圖形。她注意到很多納斯卡線均與太陽至點連成一條線,並且發現更多與太陽循環期之間的關係。
她發現猿猴、鯨魚、蜘蛛及好幾種鳥類的大型圖案。她小心的清理、測量並在紙上重新製造那些線條,並且發現一種古代藝術家所使用的測量標準。在1977年,她出版了一本名為《沙漠中的奧秘》的書,總結了她對納斯卡線的研究,她並且繼續她的研究一直到她1998年去世為止。
在十九世紀,發現於法國南部拉斯科山洞(Lascaux)與西班牙阿爾塔米拉山洞(Altamira)的壁畫,引起許多考古學家的震驚,他們拒絕相信這麼鮮活逼真的動物圖像是出自於冰河時代人類的手。法國多爾多涅(Dordogne)的拉斯科洞穴是於1940年9月12日被4個孩童發現的。整個洞窟是由一系列洞室和通道組成,共約250米。壁畫作於17,000多年前,比索爾謬(Sormiou)的壁畫大約晚一千年。洞中共有千餘處繪畫和雕刻均為記號和動物形象。唯一的人物形像是一個被野牛撞倒在地的人。
表現最多的是馬共有355處。在這時期的作畫者,充份顯示初期繪畫技巧,利用巖壁形狀色彩,及利用洞窟結構的才能。他們主要從礦物中提取顏料,像是從氧化鐵中得到黃色、褐色和紅色,從氧化錳中得到黑色,從高嶺土中得到白色,而黑色也可從木炭中提取。暫經過刮削和研磨的顏料中加上水,使之成塊。然後用獸皮、植物纖維紮成的毛筆、毛刷或模版甚至手指塗抹顏色。他們運用均塗、漸層、影線、點化、空白等方法造成顏色變化。這些技巧能充份表現對象的形體與動作。
7.史前醫學
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含有《素問》、《靈樞》等共18卷162篇,論述豐富,除醫學外還涉及天文、地理、物候、氣象、曆法等。內容大致包括攝生、陰陽、髒象、經絡、論治、運氣、藥性理論等。經絡已經被現代科學證實其客觀存在,並在此基礎上製造了腴穴探測儀,耳穴探測儀等儀器,來探測穴位。
儘管很多穴位十分隱蔽,即使現代的儀器都很難探測準確,古人已經發現並熟練地利用它們來為病人治病。中國的針灸被西方人稱為「東方魔針」,被譽為世界醫學史上的奇蹟。一根銀針可以從人的頭頂插下來,從下顎處穿出,不流血,不疼,而且還可以針對病症多穴位進針。那麼,古人是如何知道經絡、穴位及針灸術的呢?
8.史前足跡:
人與三葉蟲同在
三葉蟲是2.8-3.2億年前的生物,早已絕跡。美國科學家麥斯特(William J. Meister)在猶他州羚羊泉(Antelope Springs)的寒武紀沉積岩中竟然發現一隻成人的穿著便鞋踩上去的的腳印和一個小孩的腳印,長約10.25英吋,寬約0.5英吋,嵌在岩層中,就在一隻三葉蟲的化石上面。經猶他(Utah)大學著名的化學家Melvin A. Cook鑑定這的確是人的腳印。
9.月球之謎
日、月、地球間有著奇妙關係。月球是太陽系中最奇異的星體,對於找出月球的起源實在太難了,美國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歐文.夏皮羅(Irwin Shapiro) 開玩笑說:「最好的解釋是觀察誤差-月球根本不存在。」
月球離地球,平均距離約為38 萬公里。太陽離地球,平均距離約為1 億5 千萬公里。兩兩相除,我們得到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約為月球到地球的395 倍遠。太陽直徑約為138 萬公里,月球直徑約為3,400多公里,兩兩相除,太陽直徑約為月球的395 倍大。這樣,由於光學效果。使這兩個天體在地球上空看起來,它們的圓面就變得一樣大了!這個現象是自然界產生的,或是人為的?宇宙中哪有如此巧合的天體?從地面上看過去,兩個約略同大的天體,一個管白天,一個管黑夜,太陽系中,還沒有第二個同例。著名科學家艾西莫夫曾說過:「從各種資料和法則來衡量,月球不應該出現在那裏。」他又說:「月球正好大到能造成日蝕,小到仍能讓人看到日冕,在天文學上找不出理由解釋此種現象,這真是巧合中的巧合!」
月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正好和公轉一周的時間相同,所以月球永遠以一面向著地球。本來天文學家估計月球背面地貌應和正面相似。但是,探測結果照片卻顯示大為不同,月球背面竟然相當崎嶇不平,小隕石坑和山脈星羅棋布。理論上,月球若是太空中自然星體,正面和背面受到隕石撞擊的機率應該相同,是不會有內外之分的。
作為衛星它太大了。月球的直徑為地球直徑的27%,而其它行星的天然衛星,直徑一般都不會超過母星的5%。如火星直徑6,787公里,有二個衛星,大的直徑有23公里,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徑142,800公里,有13個衛星,最大的一個直徑5,000公里,是木星的3.5%。土星直徑120,000公里,有23個衛星,最大的一個直徑4,500公里,是土星的3.75%。另外,月球反常軸向自旋速度非常之快,遠遠快於大小、距離與其類似的行星的衛星所應有的速度。一般天然衛星的軌道都是橢圓的,而月球軌道卻是圓形的,和人造地球衛星的圓軌道類似。
月球表面的坑洞是隕石和彗星撞擊形成的。月球隕石坑有極多的熔岩,這不奇怪,奇怪的是這些熔岩含有大量的地球上極稀有的金屬元素,如鈦、鉻、釔等等,這些金屬都很堅硬、耐高溫、抗腐蝕。科學家估計,要熔化這些金屬元素,至少得在2、3 千度以上的高溫,可是月球是太空中一顆「死寂的冷星球」,起碼30 億年以來就沒有火山活動,因此月球上如何產生如此多需要高溫的金屬元素呢?(待續) ◇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