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佛似乎對美國制度中的政治顛覆者格外的敏感,在畏懼共產主義思潮擴張的美國民眾心中,這個人物的出現,似乎是歷史的需要。在他的領導下,聯邦調查局秘密調查疑似顛覆者和激進人士達數萬人。胡佛還成立了一個「反諜計劃」,用來瓦解美國共產黨,後來又被用來對付諸如黑豹黨、三K黨和新納粹主義者組織。
約翰‧埃德加‧胡佛(John Edgar Hoover)喜歡把他的簽字寫成J. Edgar Hoover,人們也稱呼他的中間名「埃德加」。胡佛是美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他一手創建了聯邦調查局(FBI),經歷過7任總統,逮捕了迪林傑等轟動美國的江洋大盜,他還是打擊共產主義全球擴展的先鋒。2011年,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on Eastwood)執導、荷里活影星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主演的電影《胡佛傳》(J. Edgar),生動再現了他傳奇的一生。而他的管理風格,也值得人們深思。
胡佛從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獲得法學士,是司法部調查局(Bureau of Investigation,BOI)第六任局長,調查局改組為「聯邦調查局」後,他任第一任局長。到1972年77歲去世時,他在包括柯立芝、羅斯福、杜魯門、艾森豪威爾、甘迺迪、約翰遜和尼克松在內的七位總統手下工作過。聯邦調查局(FBI)華盛頓總部大樓的庭院裏有一座雕塑,雕塑底座上刻著聯邦調查局的座右銘「Fidelity Bravery Integrity」(忠誠、勇敢、正直)。三個詞的詞頭也是聯邦調查局的縮寫。
胡佛活著的時候,在民眾中聲望很高;但死後,有關他的爭議卻越來越多。他長達37年的任期讓上位者擔憂害怕,因此後來FBI局長一職,任期被限制為10年。胡佛生前得過無數獎章和榮譽,包括大英帝國勳章和榮譽騎士,美國國家安全獎章,還是共濟會的33級會員(共濟會的最高級別)。FBI華盛頓總部大樓也以他的名字命名。胡佛死後,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允許他的遺體在國會山供人瞻仰。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胡佛在司法部工作,很快他就成為總情報部門的頭目,再後來成為調查局(BOI)的副局長、代理局長。當柯立芝總統任命胡佛為調查局第六任局長時,這個機構已經有600多名僱員。胡佛在執法中,仿傚前紐約市郵政督察安東尼‧康姆斯托克,打擊犯罪時不達目的誓不罷休。1935年,調查局權責範圍擴大,正式更名為「聯邦調查局」(FBI)。而胡佛的改革措施,如建立全美罪犯指紋檔案、血型分析、分析實驗室,有力的幫助了美國政府的執法活動。
胡佛的領導和管理風格,可說是朝令夕改、反覆無常,常讓手下戰戰兢兢、無所適從。也許,在一個需要隨時應變、高度緊張、雷厲風行的執法機構裏,這樣的方式反而更能增加效率和效力。如果一個僱員看起來「像個白癡」、「像名卡車司機」、或長了個「榆木腦袋」,他會毫不猶豫的立即解僱。如果有哪個調查員觸怒了他,胡佛會把他派去執行非常瑣碎的任務,或調到新的機構。胡佛果敢無忌的風格,使他經常處事驚人,他在與黑手黨的對峙中,曾把黑手黨頭目和自己用手銬銬在一起,共同出現在法院台階上。
三十年代的美國,銀行搶劫案多由團夥組成,這些匪徒火力強大,撤離迅速,警方很難抓獲。劫匪中最凸出的是約翰‧迪林傑(John Dillinger),他兩次越獄,搶劫對象包括24家銀行和4個警察分局。後世的歷史學家描述美國30年代的犯罪集團時,都用「迪林傑時代」的說法。當時的媒體,也把迪林傑多彩多姿的人生和他的團夥行動描述得繪聲繪影、甚至添油加醋。
因為迪林傑的影響太大,聯邦政府不得不大肆出動,而胡佛在成立FBI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追捕迪林傑。最後,一個妓院的老鴇出賣了迪林傑,這個轟動一時的大盜在芝加哥一家劇院外被擊斃,而胡佛和他的FBI也因此聲名大噪。
胡佛似乎對美國制度中的政治顛覆者格外的敏感,在畏懼共產主義思潮擴張的美國民眾心中,這個人物的出現,似乎是歷史的需要。在他的領導下,聯邦調查局秘密調查疑似顛覆者和激進人士達數萬人。胡佛還成立了一個「反諜計劃」,用來瓦解美國共產黨,後來又被用來對付諸如黑豹黨、三K黨和新納粹主義者組織。
因為收集了大量政治人物的信息,尤其是那些不光彩的、見不得人的訊息,胡佛因而具有巨大的威懾力。也因此,雖然杜魯門、甘迺迪和約翰遜等幾個總統都曾經考慮過要撤掉胡佛,但都擔心這樣做的政治成本太高,而打消了主意。但胡佛在美國國會是個寵兒,他機構擴張和要求增加經費的請求,國會都予以支持。
胡佛去世時尼克松任總統,尼克松一邊在電視上悲痛的宣佈胡佛的死訊,一邊派助手迅速的去胡佛的辦公室搜索,尋找胡佛放在局長辦公室內、標有「個人機密」的文件,尤其是可能涉及尼克松的私密訊息。但著名的胡佛「機密文件」,世界上沒有人能夠知道其內容。因為他忠心耿耿的個人秘書,按他的旨意迅速銷毀了它們。這個秘書雖然是他當年追求過的心上人,但他們終於沒有成為眷屬,胡佛也終身未娶。
胡佛該算一個嚴苛、一絲不苟、甚至以惡治惡的人,他不是永遠的誠實,有時會因為要打擊對手而弄虛作假。在管理上他也必須依賴一個有同性戀傾向、對他忠誠且迷戀他的人——他的親密好友和副手克萊德‧托爾森(Clyde Tolson)。他的終生未婚,可能是為了籠絡這個臂膀和支持者。關於胡佛自己是同性戀的傳言,據說是蘇聯共產黨為了除掉胡佛而製造的謠言。胡佛多次跟托爾森說,「我需要你,我需要一個我能夠信得過的人。」但當克萊德‧托爾森,這個胡佛最信賴的助手,在一次狂怒的爆發中,指出了胡佛的種種虛偽和造假,胡佛就徹底的崩潰了。
智者治人時,採言傳和身教;仁者治人時,身教重於言傳;獨裁者治人時,有言傳無身教;偽善者治人時,偽言傳假身教。但所有的管理者和治理者,不管他是智者、仁者、還是暴君、獨裁,都寄希望於下屬忠誠、可靠、可信賴、講真話。當然,不同的人採用不同的方法來達成這個目的。但從胡佛的例子我們至少可以看到,真誠和善良是所有的人,不管是好人還是惡人,都共同渴望和需要的。也就是說,至少「真」和「善」,是制約著我們社會所有生命的一個力量。◇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