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接受「有線雜誌」(Wired Magazine)採訪時,美國總統奧巴馬談到設計新的「社會契約」(social compact),並開始探討公平工資等議題。他以教師的低薪資為例,呼籲社會重新審視人的價值及人們願意將資源花在哪裏。

奧巴馬提到了「基本收入」(basic income)的概念──政府提供公民津貼以支付其基本生活費用。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工作被電腦或機械人取代,這一概念近年來逐漸獲得一些未來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支持。

奧巴馬說:「在未來10到20年內,我們將進行一場激烈辯論,探討是否基本收入是正確的模式-是否會被廣大人民所接受?」

面臨大規模失業?

牛津大學在2013年進行的一項研究得出結論,47%的美國工作可能在十幾年或兩年內面臨被機器取代的風險。一些專家擔心人們將面臨大規模失業。

貨車司機、出租車司機和送貨員是最危險的例子。科技和汽車行業投資數十億美元在無人駕駛車輛技術上,無人車很快就會上路。

長期以來企業界接受自動化,因為可以降低成本並提高利潤。但是,技術的進步預計將更大範圍地擴展自動化機器可以處理的工作。

當然,雖然過去大多數美國人是在農場工作。然而,專家警告,未來最新一波科技革命將給美國社會帶來更大的衝擊。

艾倫人工智能研究中心(Allen Institute)執行長Oren Etzioni最近接受CNNMoney採訪時說:「我們在工業革命中倖存下來,當然我們確實做到了,但是數百萬人遭受了巨大的困難。」「這場科技革命可能速度更快,更尖銳,更具毀滅性。」

技術進步改善生活 也總是帶來負面影響

在過去數十年,電腦的計算能力每兩年翻一番,使得科技業取得了快速進展。例如,日常智能手機中的計算器比美國用於首次登月計劃的計算機更強大。今天視像遊戲的圖形壓倒性地優於20年前。

依賴尖端電腦、機械人和軟體的科技公司,如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和臉書,已成為美國市值最高的五個企業。

有跡象表明,技術對就業的影響早已反映在統計數據中。據最近的一份白宮報告,過去60年,美國男性就業人數一直在下降。1954年,98%25至54歲的男性有工作。今天,這個比例是88%。

中間工資(median wage)跟不上美國GDP增長,縮小中產階級的群體。財富越來越多地被前1%的富豪所擁有。金錢集中在數字科技企業的一小群人中,這些人通常是贏家佔有整個市場。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Erik Brynjolfsson和Andrew McAfee在2014年的書《第二機器時代》(The Second Machine Ag)中詳細描述了這一點。

在科技革命早期,同一市場有多個大贏家,例如飲料業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共存,在汽車業福特和通用汽車共存,但在數碼科技世界中,通常只有一個贏家。看看谷歌在搜尋引擎領域,微軟在桌面操作系統上的優勢,以及臉書在社交網絡上的成功。

雖然過去幾個世紀,技術進步通常能改善了人類的生活,但也總是帶來負面影響。人們目前依舊能夠控制科技,整個社會必須深思,人類要如何使用科技。◇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