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按:本文原載綠色醫療網站greenmedinfo.com,原題「防曬霜與曬傷兩害相權」(Pick Your Poison-Sunscreens vs. Sunburns)。作者B‧J‧哈迪克博士(Dr. B. J. Hardick, D.C.)是暢銷書《最大生機營養計劃》(Maximized Living Nutrition Plans,暫譯)的合著者之一,該書被全球的自然健康診所普遍參考;他也參與撰寫了《癌症殺手:從病因入手》(The Cancer Killers: The Cause is the Cure,暫譯)一書。哈迪克博士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倫敦市開有一家大型自然療法診所。個人網站:www.DrHardick.com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紀元》,編譯時略有刪節。
面對電視廣告和印刷品上的繽紛廣告,你是否會困惑這樣的問題:要防止曬傷,皮膚上究竟擦甚麼好?能曬出古銅膚色的「曬黑床」(tanning bed)是否健康安全?平常曬多少太陽比較合適?被紫外線曬傷與缺乏維他命D,這兩種風險哪個更應該重視呢?
曬太陽真的致皮膚癌嗎?
幾個世紀以來,在室外曬太陽一直被視為是安全的。在1930年,皮膚癌還很罕見。而今,每5個美國人中就有1個得皮膚癌,每年確診的病人達350萬,黑色素瘤的發病率在過去30年中增加了18倍。難怪人們如此害怕出去見太陽。
就臭氧層的消耗對皮膚癌發病率的影響已有不少討論,其前提都是,認定臭氧層變薄讓強烈的有害光線穿越大氣層,增加曬傷和罹癌風險。不過說實話,這種關聯並不強,臭氧層會在冬春兩季變薄,這段時間我們很少曬陽光休閒;臭氧層的破壞主要是在南北極和赤道,但這些地區的癌症發病率並不高。況且,這種日曬強度就能讓皮膚癌發病率在近30年中增加18倍嗎?在爭論塵埃落定前,我們先來看看我們有一定把握的問題吧!
從基因的角度看,人類需要接受日照來獲得人體健康和細胞運作所必須的維他命D。這一點已被研究證實,並無爭議。讓人關注的是曬傷的風險。
關於日曬與黑色素瘤或皮膚癌關聯的多數研究都表明,只有曬傷才會使長黑色素瘤的概率升高。然而,研究卻看不出常年在戶外活動或工作與長黑色素瘤有甚麼關聯。這不僅表明不必太擔心每天曬太陽會曬傷,且經過對季節、年齡、戶外活動類型、日光照射強度及長黑色素瘤部位的詳細考察,結論也是一樣的。
以下現象告訴我們甚麼?
每年都有些人在很少曬太陽的部位(如腳後跟)長黑色素瘤,顯然有許多其它致病因素。
每年都有很多從來不去「美黑沙龍」的人罹皮膚癌。
此外,根據美國各州黑色素瘤的發病率,一個人的地理位置有多靠近赤道,顯然也不是關鍵因素。
在對當前研究的一項評估報告中,詹姆斯‧切斯特納特(James Chestnut)博士提出,曬傷僅是皮膚癌的誘因之一,反覆使用曬黑床會讓身體更容易被曬傷;換句話說,如果曬傷發生在室外,人體利用抗氧化物讓皮膚再生癒合的能力更強,你也不容易意識到自己被曬傷。在造物主的設計下,人體可以適應的是自然光,而不是曬黑床的人造光。
沒人喜歡在室內或室外被曬傷,其關鍵在於,不要超出人體能承受的限度。
避免曬傷:防曬的最佳選擇是甚麼?
首先,你的身體需要曬太陽來產生維他命D,較高的SPF意味著曬到的陽光更少,身體能得到的維他命D也更少。研究顯示,不曬太陽的人罹黑色素瘤的概率更高,發病率的上升和缺乏維他命D有很強的關聯。
第二,一般來講,防曬霜的SPF越高,合成化學品成份就越多。當我們把它們塗遍身體時,這是最讓人擔心的問題。畢竟,有數據表明,80%的癌症歸因於環境因素,包括接觸致癌化學品。
此外,2008年的一篇研究總結也顯示,只有5%至10%的癌症病例可歸因於遺傳缺陷,其餘的90%至95%則要歸結於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癌症病例中僅有10%可能以各種輻射為誘因(紫外線只佔其中一小部份),有多種環境因素(主要是化學品)與一些特定的癌症相關。如砷最易導致皮膚癌,在一些經防腐處理的木板、農藥、皮革防腐劑和玻璃製品中都有發現。
人體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的5大途徑分別是飲水、化妝品、食品、家居用品和醫療保健品,而防曬霜就是積聚毒素的途徑之一,含有對氨基苯甲酸(PABA)和二苯甲酮的防曬霜尤甚,不僅引起皮膚過敏,當接受日曬時,也會產生損傷細胞的自由基。
化學品很容易通過皮膚被吸收。只需要26秒時間,在人體局部敷用的化學品就可以在所有內臟中發現蹤跡。使用防曬霜最應避免的5種化學成份如下:
1. 對氨基苯甲酸(Para-aminobenzoic acid,簡稱PABA),包括辛基二甲基PABA(octyl-dimethyl PABA)
2. 二苯甲酮(Benzophenones),特別是二苯甲酮-3(octyl-dimethyl PABA)
3. 肉桂酸酯(Cinnamates),即辛基甲氧基(octyl-methoxycinnamate, OMC)
4. 胡莫柳(Homosalate)
5. 4-甲基苯亞甲基樟腦(4-methyl-benzylidene camphor, 4-MBC)
5種成份中,苯甲酸最容易引起皮膚過敏,其餘4種都帶有雌激素的性質,可能干擾荷爾蒙分泌、影響大腦發育和生殖系統功能。
此外,六成以上的市售防曬霜中含有一種叫對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s)的抗菌防腐劑。這種物質在乳癌細胞和男性生殖系統中都有發現,它會使乳腺癌細胞株增殖,也會抑制睪丸激素的分泌。
天然防曬法
如果你不想使用含有毒化學品的防曬霜,又想從戶外活動中充份受益,該怎麼做?
首先,如果防曬霜含有這些化學成份,就不要使用。
每天曬足10至20分鐘的太陽以攝入維他命D,若要逐漸增加日曬時間,穿輕薄的長袖衣服、戴上遮陽帽,以免被曬傷。
推薦使用含抗氧化劑的天然油(如椰子油)來遮陽,讓肌膚適應紫外線輻射。
飲食中一定要納入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如漿果),它們會在你身體最需要處理輻射氧化時發揮作用。健康的定義並不是不出現症狀,而是身體有適應環境的能力。因此,能幫助身體適應極端環境變化的東西都是對健康有益的。
應只使用有機和植物成份的產品,脫落或被吸收後,這種產品可以隨時補擦。比如說,鋅就是一種物理防曬霜,可以和天然油脂混合製成防曬霜。油被慢慢吸收進皮膚,鋅則留在皮膚表面,起到阻隔陽光的作用。無論是選購還是自製防曬霜,都要避開奈米粒子的氧化鋅,微小的粒子很容易滲入細胞,曬太陽之後導致DNA損傷。許多天然產品會使用奈米鋅粒子(但成份列表中不一定標注)或二氧化鈦。一般認為,二氧化鈦僅吸入肺部時才有毒性,但也應注意,二氧化鈦經紫外線照射會產生自由基,因此也要避免劇烈日曬。
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記自內而外地保護自己。
攝入的歐米加3和6脂肪酸越多,被曬傷的機會越小。
鑑於現代人由於氣候和工作的原因曬太陽普遍不足,幫助人體吸收維他命D的食物也攝入不足,服用維他命D補充劑應是最好的選擇。多數自然健康專家都提倡每天服用5,000至10,000單位的維他命D3,即使是在日照充足的夏天也不例外。
總之,整體的身體狀況很關鍵。每天鍛鍊可以防止體內積聚毒素,脊椎護理法也幫助身體自然排毒;而曬太陽本身就促進人體排毒。所以,盡量不要讓皮膚再吸收化學品、增加身體負荷,幾個世紀以來,曬太陽一直是十分有效的天然保健法。◇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