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6月12日,中共央行副行長張濤在2016上海陸家嘴論壇發言時表示,對經營出現風險的金融機構要允許其重組、倒閉。該言論引發了市場一恐慌傳言。

允許金融機構破產引發恐慌傳言

張濤在發言中表示:「對於經營出現風險、經營出現失敗的金融機構,要建立有序的處置和退出框架,允許金融機構有序破產。該重組的重組,該倒閉的倒閉。」「要建立健全一系列配套的制度設計,包括存款保險制度、徵信體系建設、金融機構市場處置與退出機制等等。」

張濤明確提出了允許出現風險的金融機構重組倒閉。該發言一經公布,在中國引發了極大關注,再加上近兩年一直在討論的銀監會正在醞釀加快推出銀行破產條例,尤其在當前大陸金融界充滿危機的前提下。

於是,一則恐慌性傳言開始流傳:不要把錢存到銀行,否則,萬一銀行破產了,除了保底的50萬人民幣之外啥也沒有了。(根據目前透露的消息,如果銀行破產,儲戶在單個銀行的存款最大賠付額度可能是50萬元,超過這一限額的存款部分將得不到賠償。)

財經評論家:政府信用一旦喪失 金融危機就會爆發

知名財經評論家、財經專欄作家葉檀感嘆:從優勝劣汰聯想到銀行破產,從銀行破產聯想到擠兌無門,這是得有多恐慌,才會有如此豐富的想像力。

12日,葉檀撰文表示,中國信用目前說到底只有一個,就是政府信用,民眾之所以要買國債,要買企業債、地方債,就是因為有政府信用兜底。如果搞個市場化,允許市場大違約,這遊戲就玩不下去了。

一旦移開政府之手,債務危機立馬爆發。在19世紀90年代的俄羅斯,在現在的中國,如果政府信用破產,也就等於市場信用完蛋,因為這種騙局橫行的市場,根本沒有形成公平信用定價體系的土壤。

在5月舉行的「中國企業債券違約:現狀、影響與前景」研討會上,有數據顯示,就企業的償債能力而言,近一半發債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增長率為負。發債企業的債務集中度高,163家企業的短期債務佔總債務的比重超過了90%。中國企業負債率如此之高,債券違約率卻極低是政府救助的結果。

葉檀表示,比政府的手更重要的是政府的信用。不守信,還讓本國百姓買單,以為剝奪了中產收入階層的財富問題就解決了,可就太蠢了。

大陸金融危機嚴重 IMF發警告

目前,中國金融界亂象、危機重重。

股市內鬼、外鬼、監管高層相互勾結,做空牟利,坑害廣大中小投資者。互聯網金融P2P騙局一個接一個爆發,這些金融企業用高回報矇騙投資者,使數十萬投資者血本無歸⋯⋯

債券市場槓桿高企;債務攀升,去年年底,中國企業債務與經濟規模之比攀升至創紀錄的165%;銀行壞賬上升,根據銀行業監管機構的數據,中國各商業銀行的平均不良貸款率官方數字在3月底達到1.75%,連續第11個季度上漲。但官方數據不包括規模大得多的所謂殭屍貸款。

里昂證券(CLSA)分析師鄭名凱(Francis Cheung)估計,截至去年底,壞賬佔中國各銀行貸款賬簿的15%至19%,政府可能不得不向銀行體系注入10.6萬億元人民幣的新資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警告,如果當局應對不力,中國的企業債務可能會引發一場更大的危機。

據英國金融時報6月12日報道,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債務相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已升至創紀錄的237%。

IMF的二號人物戴維・利普頓(David Lipton)表示:「(在中國)企業債務仍然是一個嚴重且不斷惡化的問題,必須立即加以解決,並承諾實施重大的改革。」

他警告,中國相當於GDP的145%的企業債務「按任何標準衡量都屬非常高的水平」。而國企在中國經濟產出中僅佔22%,而且「基本靠救助維持」,但其債務規模卻佔企業債務總額的55%。

利普頓警告,IMF近期所估計的、中國銀行業在不良企業貸款上的潛在損失達到GDP的7%是個保守估計,未將「影子銀行業」的敞口考慮在內。

利普頓說,如果企業債務問題得不到迅速解決,可能會演變成一場系統性債務的大危機。由此可能會導致經濟增長速度大幅下降,或者引起銀行業危機,或者二者同時發生。

除了企業債之外,中共央行日前表示,大陸各地方政府累積的龐大債務自2015年起陸續到期,加上經濟增長減緩,地方政府債務還本壓力增大,成為影響金融穩定的壓力來源。據《金融時報》13日消息,今年,地方政府背負的3萬億美元(有大陸人士稱30萬億人民幣)債務中大約有40%將會到期。中國監管機構已批准地方政府將債務展期。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