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上月公布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案,預計於2026年元旦起實施,當中涵蓋急症室、住院及門診等多項服務收費的調整,目的是逐步降低資助率,紓緩醫療系統壓力。醫務衞生局長盧寵茂今早(14日)在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上表示,改革總方向「堅定不移」,並以將整體資助率降至九成為中期目標,又指急症室的400元收費只是階段性措施,並非「終點」。

新方案下,急症室收費將實施兩級制,經分流後的非危急個案將由現時180元增加至400元,專科門診亦將按檢查項目個別收費。改革初期,整體資助率會由現時的97%下降至94%。盧寵茂表示,目標是於5年內再降至90%,同時強調,九成資助率「不會是終極」,未來仍會持續檢討,適時推進醫療融資改革。

他亦表示,急症室收400元只是階段性措施,並非「終點」,希望鼓勵非緊急個案考慮其它醫療選項,例如私家醫生或普通科門診。他舉例,「手指痛、腳痛」可考慮預約其它服務,而如兒童發燒、骨折等仍屬急症範疇。

當局同時透過醫療費用豁免、以及設立一萬元「封頂機制」,減輕病人財務負擔。盧寵茂透露,預計將有約6.6萬人申請豁免,並需由醫務社工審核。唯有議員質疑現行豁免機制或會令市民「湧住去申請」,增加行政壓力,並促請擴大長者豁免範圍、簡化申請程序。

同時,有意見質疑在收費改革前,公營服務配套仍未完善,例如夜診服務不足等問題未有解決。選委界立法會議員陳凱欣提出,政府於2019至2020年度已預留100億元作為公營醫療撥款穩定基金,應用以緩和收費壓力。盧寵茂則回應指,該基金只佔一年醫療開支的一成,非長遠解決方案。

自由黨調查:逾半受訪市民不贊同醫療改革方案

自由黨早前透過電話問卷訪問1,681名市民,了解公營醫療收費改革的民意,並於今日公布調查結果。調查顯示,83.8%受訪者曾使用公營醫療服務,當中近五成約每2至3個月使用一次。儘管51.4%認為急症室服務確實存在被濫用情況,但高達53.2%不贊成政府提出的改革方案,尤其針對加收急症室及住院費用等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有七成受訪者表示即使收費上調,仍會選擇使用公營醫療系統,其中82%稱會繼續輪候。

另有近三成受訪者稱考慮轉用其它醫療服務,其中過半表示會轉向私營市場,其餘則會選擇中醫或大陸醫療。對此,醫療及健康小組召集人趙志輝醫生建議政府提供更多夜診服務並延長服務時間,以配合市民實際需要。他亦呼籲當局進一步優化減免機制,擴大撒瑪利亞基金的保障網,確保經濟有困難的病人不會因無力負擔而錯過治療。@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