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兩次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加徵關稅,但對墨加兩國的關稅有所豁免或延遲,而對中國加徵的關稅每次都實際生效。專家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博弈,有可能出現美墨加三國共同對中國加稅的戲劇性變化,形成一種針對中共的北美貿易堡壘。

美加關稅政策的變化與調整

特朗普11日在社交媒體上說,美國將對從加拿大進口的鋼鋁產品加徵25%關稅,令其總稅率提升至50%,相關措施將於12日生效。此舉是回應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宣布對出口到美國密歇根州、明尼蘇達州和紐約州的電力徵收25%的附加費。

11日下午,安大略省政府同意暫停對向美國三個州出口的電力徵收25%的附加費。當天晚間,白宮宣布特朗普已撤回將加拿大鋼鐵與鋁關稅提高至50%的計劃。

美國對進口鋼鐵與鋁徵收的25%關稅於周三(3月12日)零時正式生效,該措施將適用於加拿大、澳洲、歐盟等國。

加拿大周三(3月12日)宣布,從2025年3月13日起將對美國價值298億加元(合208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受此波報復性關稅影響的商品包括鋼鐵產品、鋁產品及其它進口美國商品等。

儘管美加之間的關稅政策更迭頻密,貿易關係緊張,不過即將上任的加拿大總理、前央行行長馬克·卡尼(Mark Carney)表示已準備好與美國政府和特朗普總統坐下來討論關稅和貿易問題。

此前,加拿大財政部長勒布朗(Dominic LeBlanc)於3月8日表示,加拿大準備與美國合作制定新措施,防止中國商品傾銷北美市場。

勒布朗對媒體表示,如果特朗普政府想開始評估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加拿大已經準備好啟動早期談判。

他說,渥太華更傾向於儘快開展更廣泛的談判,以解決多個貿易摩問題,而不是「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談、一周一周地談」。他還表示,美墨加之間有很多共同利益。

加拿大政府去年還仿傚美國的貿易政策,從去年10月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徵100%關稅,並對鋼鐵和鋁產品加徵25%關稅。

中共商務部3月8日公告,加拿大對華相關限制性措施構成「歧視性的禁止、限制」,影響了正常貿易秩序,因此將採取反歧視措施。商務部同日宣布,將對原產於加拿大的菜子油、油渣餅、豌豆等產品加徵稅100%關稅。

加拿大、墨西哥與美國的態度,或將形成一種北美貿易堡壘。

美墨對「北美堡壘」感興趣

此前美國與墨西哥都對北美貿易堡壘表現出興趣。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3月1日表示,墨西哥已提議對中國徵收與美國相同的關稅,並敦促加拿大也這樣做。

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確實認為墨西哥政府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提議,或許就是跟美國一樣,對中國徵收相同的關稅。」貝森特說,「我認為,如果加拿大也這樣做,那將是一個很好的姿態,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打造出『北美堡壘』,抵禦大量中國進口商品。」

在前一周的雙邊會議上,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也告訴墨西哥同行官員,他們應該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

不論這個建議是誰先提起來的,墨西哥方面顯然對此態度積極。

墨西哥總統欣鮑姆(Claudia Sheinbaum Pardo)在3月6日的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必須重新審查與中國的關稅。」她表示,墨西哥從中國進口許多商品,給國內產業造成了衝擊。

她在2月下旬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還表示,墨西哥經濟和財政部的一組官員正在華盛頓研究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的可能性。

當她在談到美墨加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時表示:「我們必須優先考慮與美國的商業關係,我們已經要求美國優先考慮美-墨-加協議。」

墨西哥在2月底還將29名販毒集團頭目送往美國,其中包括一名美國FBI通緝多年的頭號毒梟。雙方展現出史無前例的合作。

美國兩次加稅 三國態度不同

特朗普上任後,對加、墨、中三國已經加稅兩次,各國應對方式明顯不同。

特朗普第一次對三國加稅是在2月初。當時定於從2月4日開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產品徵收25%的額外關稅,對中國的進口產品徵收10%的額外關稅,理由是「非法移民和毒品」氾濫。

不過在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和墨西哥總統欣鮑姆承諾加強邊境管控和打擊販毒組織後,特朗普同意對兩國加徵的關稅暫停一個月。

當時只有中共黨魁習近平沒有和特朗普聯繫,所以美國對中國加徵的關稅如期生效。隨後北京對部份美國進口產品也加徵了10%~15%的關稅作為報復。

一個月後,特朗普再次對三國加稅。他定於從3月4日開始,恢復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徵25%關稅,並對中國再次加徵10%的關稅,理由仍是芬太尼走私「令人無法接受」。

不過該決定僅生效一天多後,特朗普即做出調整。他在3月6日簽署行政令,符合2020年《美墨加協定》(USMCA)的產品在一個月內免徵25%的關稅。墨西哥總統欣鮑姆對此表達感謝。加拿大方面也相應推遲了原定的報復性措施。

但中共黨魁還是沒與特朗普聯繫,而且北京方面表示「堅決反擊」美國在關稅和芬太尼問題上的壓力。所以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措施再次生效,從上月的加徵10%變為20%。作為報復,北京也再次對美國的部份進口商品加徵10%~15%的關稅。雙方的關稅戰升級。

儘管特朗普堅稱加稅是因為毒品問題,但是外界注意到,美國的關注點其實已經轉向貿易。

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前三個進口來源國,進口總計超過美國進口額的40%。

美國去年的貿易逆差達到創紀錄的1.2萬億美元,加、墨、中都貢獻了相當大的一部份,其中中美貿易逆差為2,950億美元居首,美墨貿易逆差為1,720億美元,美加貿易逆差也有630億美元。

台灣宏觀經濟學家吳嘉隆對大紀元表示,美國加稅最初的目的就是要恢復貿易的平衡,因為貿易失衡背後涉及到創造就業機會以及解決美國內部的經濟問題。經由加稅解決毒品與非法移民問題,是特朗普「額外賺到的」。當然他可能也想通過這些方面來測試各方的態度,加拿大和墨西哥就聽懂了。

對於北美貿易堡壘能否成型的可能性,吳嘉隆認為可能性「很大」。他表示,這樣可以避免中國商品通過第三方間接出口到美國市場,既可以減少毒品,也可以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如果加拿大和墨西哥了解到這個情況以後,他們很可能會與美國站在一起,同步對中國課關稅。那樣就會變成一個所謂的「北美貿易堡壘」,把中國透過墨西哥、加拿大間接出口到美國路徑封鎖。

美國的鋼鋁稅3月12日生效之後,加拿大對部份美國進口商品加徵了25%的報復性關稅。馬上就任加拿大總理的卡尼也對美國的關稅政策持強硬態度。

但吳嘉隆對於北美貿易堡壘的前景仍然很有信心。他說,北美貿易堡壘的目的是抵禦中共,不讓中共利用加拿大、墨西哥間接出口來到美國。只要加拿大和墨西哥對中國課相似的關稅,美國就不再課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或者降低關稅。如果加拿大和墨西哥這麼做,減少了中國的進口商品,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不就降下來了嗎?所以他們完全有這麼做的動機。

吳嘉隆表示,不論中間的過程如何,北美貿易堡壘都將可能會成功。而且這種模式還會被其他一些國家仿傚。

中共與墨西哥、加拿大原本都是美國徵稅的對象,但是北京方面遲遲不與華盛頓聯繫,顯得越來越被孤立。

吳嘉隆分析表示,首先中共就沒想解決問題,不想改變貿易政策,這在特朗普上一任期就看到了。北京方面「談的東西不見得進入協議,協議簽了不見得執行,執行的話也只是短期行為,應付一下,陽奉陰違。」其次中共也不知道如何應對,因為沒有先例可以研究。問題的本質是貿易失衡問題,加關稅是一個經濟工具,不是政治工具,但是習近平只會用政治的思維來看問題。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