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特區官場出現了有趣一幕。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突然南巡,到落馬洲河套區、前海合作區及鹽田港「調研」,更接見了香港的署理行政長官陳國基以及一眾司局長,面授重要指示云云。整個行程的重點是﹕行政長官李家超不在香港,反而身在遙遠的哈爾濱替香港運動員打氣加油。

於是外界就問一個問題﹕為何要在特區的首長不在家的時候去調研?這裏到底有幾個意思?是李家超已經不再重要,可有可無,問香港經濟發展毋須你在場也可?還是要告訴全世界,中央不滿李家超,覺得問他也是「浪費時間」,對不上嘴,不如問那些實幹做事的官員,直接對口交代即可?更有人認為,是李家超不能連任、換馬陳國基的先兆。

老實說,如果是以前的香港,特首換馬還真是一件大事,但來到完善管治後的香港,「治港謎底」早已解開,「忠誠愛國」,別無其他。管治標也只是「終於有了一點中國香港的樣子」便夠。

在這個情況下,誰做特首,到底有甚麼分別?李家超換成陳國基,又有甚麼不同?

所以,如果傳說是因為中央不滿李家超的治理能力、未能令香港起死回生的話,come on,別開玩笑了,當初整個班子換成紀律部隊佔大多數,不就是圖一個「穩」字嗎?

李家超唯一的任務就是令香港安全、平穩,忠實執行國安23條,沒有其他了。若有其他要求,例如為何無法令香港夜繽紛、無法令香港變盛事之都,對不起,你要求錯了,保安員只懂安全,而不懂搞氣氛。

那麼,為何又要上演「架空李家超」的一幕?我估計,是中央的「既要又要」心態有關。既要香港安全,所以選擇李家超,但又要香港繁榮,所以又要融入國家,又要香港商界不作旁觀者而要落場科水。而李家超能力有限,主打一個聽話,無法認真迅速執行中央的指示。

譬如去年9月,夏寶龍面見李家超,談到改革理念,李家超說「他的改革理念是必須因地制宜, 因時制宜,判斷甚麼改革需要由零開始建起,甚麼改革是要破瓶頸,補短板、除障礙,甚麼改革是要固本培元,甚麼改革是要做鞏固和提升,改革的時候要注意系統、關係,把握好當前和長遠 、全局和局部、宏觀和微觀的關係,改革不是為改而改,不能夠破壞原本成功的基因元素。」這堆廢話在夏寶龍聽起來,便是一些不願馬上改革融入的借口。一句「不能為改而改」,是在陰陽誰呢?

要知道,「南巡」在中共史上,其實有一種「叫你做不做,我要親自指揮改變」的督軍意味。

鄧小平當年為何突然南巡,便是因為他要行改革道路,但江澤民為首的保守派官員不肯跟從,仍糾纏不清「姓資姓社」,所以鄧小平便南巡親自宣講,江澤民慌了手腳怕被換人,這才開啟了改革開放之路。

夏寶龍影響力當然完全無法和鄧小平相比,但那個行動的意味,我相信都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覺得現在的香港改革做得不夠盡不夠好,你看夏寶龍在南巡時說了一句「勇於改革、敢於破局」,不就是回應去年李家超的「不能為改革而改革」嗎?

所以,夏寶龍應該是不滿柯打遲遲未能落實,也不想再聽到李家超的「改革要因時制宜」的借口,他要更快更勇更破格更融入。

今次龍哥越過超哥南巡面見,可能就是發放政治訊息﹕你再多多借口,我便換一個更積極的人去做,反正都是忠誠而無能力,誰做都一樣,你自己看著辦。

未來香港應該更無底線無原則的「融入中國」,中國香港的樣子肯定更加中國了。◇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