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過去認為快速電波爆(FRB)來自年輕且質量龐大的恆星爆炸後的能量釋放,但美國天文學家在一個古老、死亡的橢圓星系邊緣發現了FRB,這一發現挑戰了既有理論,讓科學家重新思考宇宙的奧秘。

去年2月,美國西北大學與麥基爾大學的天文學家利用加拿大氫強度測繪實驗(CHIME)探測到一個新的FRB脈衝,命名為FRB 20240209A。這項發現令人震驚,因為它並非來自年輕星系,而是源於一個已有113 億年歷史的死亡橢圓星系,距離地球約廿億光年,顛覆了FRB 來自活躍恆星形成區的傳統理論。這項研究結果已於今年1月21日發表在《天文物理學雜誌快報》(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研究團隊自去年2月初首次發現該FRB後, 至7月間又偵測到同一源頭的21 個FRB 脈衝,其中 6 個被 CHIME 主站 60 公里外的附屬望遠鏡探測到。該望遠鏡幫助科學家對FRB訊號進行精確定位,之後再利用美國夏威夷的 WM 凱克(W. M. Keck)天文台和雙子座(Gemini)天文台進行更深入的觀測。

並非來自年輕恆星

讓研究團隊驚訝的是,該FRB訊號來自星系邊緣,距離中心約13 萬光年,而該星系的中心區域幾乎沒有年輕恆星存在。這與過去認為FRB來自年輕、大質量恆星核心坍縮後形成的磁星不同,暗示FRB的起源可能遠比想像中更為複雜。

美國太空總署研究員塔拉內埃夫特卡里(Tarraneh Eftekhari)博士表示,傳統理論認為FRB 來自超新星爆炸後形成的磁星,但此次發現顯示,並非所有FRB 都來自年輕恆星。「因為大質量恆星的核心坍縮通常會形成超新星,但我們沒有在這個星系中找到任何年輕恆星的證據,這讓我們對 FRB 的起源有了新的認識。」

為了更深入理解這個宿主星系,研究團隊利用高性能電腦模擬分析,發現該星系極為明亮,質量約為太陽的1,000 億倍,是目前所知最大質量的FRB 宿主星系之一。研究資深作者、西北大學副教授方文輝(Wen-fai Fong)表示:「這個新的FRB 讓我們重新思考標準的FRB 模型,宇宙總是在我們以為了解它時,帶來新的驚喜。」

根據以往觀測,大多數FRB來自星系內部的恆星形成區,但 FRB 20240209A 卻位於宿主星系的外圍,與 2022年在梅西耶 81(M81)邊緣發現的FRB相似。這顯示某些FRB可能來自古老星系中的特殊環境,而非年輕恆星。

具體來源仍然存疑

研究生維什旺吉沙阿(Vishwangi Shah)表示:「這一發現令人興奮,因為過去認為FRB來自年輕、活躍的恆星誕生區,但這次發現的FRB卻遠離宿主星系中心,這可能意味著恆星正在以某種未知方式形成。」

至今,天文學家已確認近100個FRB,許多來自磁星產生的衝擊波。然而,FRB 20240209A 的起源仍存疑,可能與2022年發現於M81邊緣的FRB 類似,暗示它們來自星系中遠離恆星形成區的特殊環境。

方文輝副教授補充說:「這些FRB都來自年老星系,並且距離其中心極遠,這讓我們重新評估FRB的標準理論。」

研究團隊目前已將數據提交給NASA,進行進一步的觀測與分析。研究成果獲得NASA、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美國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STScI)等機構的支持。◇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