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港府大力宣傳「日夜都繽紛」,希望吸引更多旅客。然而,最近有台灣網民評論香港,稱其為「此生無理由再去第二次」」的地方,直指香港的物價明顯太過高。
那麼,香港的物價到底有多高?讓我們來對比香港、台灣、英國和澳洲的消費差異,了解各地的生活成本。(本文所列價格參考網絡查詢資料,實際情況可能有所不同。)
台灣遊客眼中的消費差異
首先,基本生活用品如香港便利商店的瓶裝水約售10港元(約台幣40元),遠高於台灣的25元。街頭小食價格亦大幅上漲,遊客在美食市集上買到的魚蛋(香港30港元 vs. 台灣10港元)、燒賣(香港20港元 vs. 台灣8港元)、雞蛋仔台幣118元、西多士台幣120元。
香港的叉燒飯或油雞飯平均約45至50港元,在台北則約30至40港元、中南部則僅需約20至24港元,幾乎是兩倍價差。同樣,台北的滷肉飯約10港元,而香港則需40港元。
此外,雖然過去有些香港人曾說「沒錢才去吃麥當勞」,認為它的價格較一般餐廳便宜,但台灣人也認為香港的麥當勞價格略高。在香港,套餐除了六塊麥樂雞和另外兩項是29港元外,其餘的價格約為40港元以上。樓價方面,台灣人看到房仲外牆貼的廣告,標示一房一廳需525萬港元(約台幣2,214萬元),也直呼貴。
根據Global Finance2024年最新的調查報告,2024年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依人均GDP-PPP(美元)排名,台灣從2023年的第30名躍升至第14名,首次超越日本(排名第36)和香港(排名第15)。從實質物價和購買力平價(PPP)來看,香港的生活成本遠高於台灣。
2024年Picodi.com的「iPhone指數」顯示,香港居民僅需工作10.4天便可購得iPhone 16 Pro,較台灣的18.3天和日本的12.4天短,顯示香港收入較高。然而,香港高昂的生活成本使可支配所得未必優於台灣,尤其在住房、租金和食費方面,均遠高於台灣。
對於一名月入1.5萬港元的香港新鮮人,扣除各項基本開支,6,000港元租金、600港元交通費、2,000港元社交娛樂、1,000港元生活雜費及水電煤各1,000港元,僅剩約4,000港元作膳食開支,每日膳食費難以超過130港元,但面對動輒60港元的餐費,經濟壓力大增。
英國生活成本對比
近年不少香港人選擇移居英國或澳洲,對這兩地與香港的生活成本比較亦感興趣。
移居英國的香港網民普遍認為,香港樓價高於英國,首都倫敦則與香港相若,但租金較低。倫敦平均樓價約49萬英鎊(約473萬港元),外圍城市如曼徹斯特約24萬英鎊(約246萬港元),香港一手高檔住宅價格約為曼徹斯特的1.75倍,租金甚至可高約50%。此外,香港住宅空間較小,而英國同價位房產通常面積更大,並附有戶外空間。
日常生活開支方面,超市購物在英國較為便宜,尤其是肉類和蔬菜,價格比香港便宜近三成。然而,倫敦外出用餐則較為昂貴,香港餐廳每餐約60至100港元(約5英鎊至9鎊),倫敦則約10鎊至15鎊(約100至150港元)。
公交費用方面,倫敦地鐵和巴士的票價約為2.50鎊(約24港元)至 5.00鎊(約8港元),視乎路程及交通方式,香港便宜約40%。但倫敦私家車擁有成本較低。香港市區的士起步價約29港元,倫敦黑色的士則為3.20鎊至3.80鎊(約34至40港元)。
然而,薪資與稅制方面,英國平均薪資約2.07萬港元,高於香港的1.75萬港元。英國的最低工資2025年起為每小時10.42鎊(約102港元),香港的最低工資為每小時40港元,英國的較高。但英國個人所得稅最高達40%以上,高於香港的15%至17%。不過,部份人認為,英國提供更多社會福利,如醫療與教育,可彌補較高稅負。
澳洲生活成本對比
澳洲近年住宅價格持續上升,2024年第四季平均樓價達98.6萬澳元(約481.7萬港元)。然而,香港的一手高檔住宅價格仍然高於此水平。在澳洲,價格相當的房產通常擁有更大面積,特別是在市中心以外的地區,澳洲的樓價與租金相對較香港更為合理。
綜合網絡資料,日常開支方面,澳洲受高運輸成本及商品稅影響,生活用品價格相對較高,如洗髮水價格約10至15澳元(約51至76港元),而牛奶與大米則分別為每公升5至6澳元(約26至31港元)與每公斤4至5澳元(約20至26港元)。
交通費方面,澳洲單程票約16至28港元,香港地鐵與巴士票價介乎4至11港元,相對便宜。而澳洲汽油相對較高,當地居民較依賴私家車出行。
餐飲方面,香港的街頭小吃及便餐價格親民,最低可達10港元。而澳洲城市內用餐費用較高,普通午餐約15至20澳元(約76至102港元),晚餐則需30至50澳元(約153至255港元)。
澳洲的薪資較高,最低工資為每小時3.23澳元(約112港元),並實行累進稅制,最高可達45%。相比之下,澳洲的稅負較重,但收入水平較高。
結論
儘管英國和澳洲的薪資較高,但稅負重,生活開支亦不便宜;台灣薪資較低,生活成本較輕。總體而言,香港在亞洲的生活成本仍居高,其它國家的物價和薪資結構則各有優劣。
隨著物價壓力加大,特別是對年輕人和短期遊客來說,香港的「購物天堂」優勢逐漸減弱。港府若要吸引更多國際遊客,需思考如何提升居民購買力並優化旅遊性價比。@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