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當局推行數年的藥品集中採購政策,備受業界爭議。對於集採亂象,浙江一家老牌仿製藥上市公司董秘表示,目前部份集採中標品種的中選價格低於生產成本,長此以往,必定會引發嚴重問題。還有仿製藥CRO公司負責人直言,當前的集採政策就如同「二桃殺三士」,完全沒有考慮到企業的成本壓力和行業的長遠發展。

中共當局於COVID-19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正式啟動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所謂「藥品集採」是指,多個醫療機構通過藥品集中招標採購組織,以招投標的形式購進所需藥品的採購方式。當局去年12月組織的第十批藥品集中採購正式接受企業申報材料。

《中國經營報》2月6日報道,浙江一家老牌仿製藥上市公司董秘表示,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無疑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在當前極端低價的集採政策環境下,企業進行一致性評價和質量投入的費用都需自行承擔,這使得企業參與一致性評價的積極性大打折扣。

該董秘還特別強調,目前,部份集採中標品種的中選價格竟然低於生產成本,長此以往,必定會引發嚴重問題。

所謂「仿製藥一致性評價」是指,對已經批准上市的仿製藥,按與原研藥品質量和療效一致的原則,分期分批進行質量一致性評價,就是仿製藥需在質量與藥效上達到與原研藥一致的水平。

一家專注於仿製藥CRO(藥物研發外判服務)公司的負責人透露,集採藥品中標價過低,企業根本無利可圖。以2024年集採中低價中選的阿司匹林腸溶片和間苯三酚注射液為例,據其估算,生產企業按照最低中選價格供貨,每供應一單都是在做虧本買賣。

中共醫保局於2024年12月公布了第十批藥品集採的中選結果。其中,阿司匹林腸溶片中選價格低至3.4分/片,間苯三酚注射液中選最低價更是低至0.22元/支。

一家參與間苯三酚注射液集採但未中選的企業高管表示,其公司自主生產原料藥,即使如此,生產1支間苯三酚注射液的可變成本就達到了0.6元,含稅完全成本在1元左右。若再加上設備折舊、研發攤銷等費用,這樣的價格根本無法參與中選。

該高管也十分困惑,為何會有企業願意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去中選,尤其是在虧損的情況下仍堅持參與,實在令人費解。

上述仿製藥CRO公司負責人表示,當前的集採政策就如同「二桃殺三士」(註:將兩個桃子賜給三個壯士,三壯士因相爭而死,以此比喻借刀殺人),完全沒有考慮到企業的成本壓力和行業的長遠發展。#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