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朝夕相處,難免會有摩擦。儘管人們常說「床頭吵,床尾和」,但還是有人無法容忍配偶,最終走上離婚一途,其箇中原因可能包括當事人的不當行為。有心理學家列舉了三個最容易傷害婚姻關係的NG行為,值得已婚者和即將結婚者參考。
美國心理學家特拉弗斯(Mark Travers)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網站撰文說,在2022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有六個主要的行為會導致夫妻離婚。除了對配偶不忠、虐待配偶和缺乏個人努力來維持婚姻之外,還有三種行為對婚姻關係最有害,如以下所述:
(1)對配偶缺乏關懷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表示,對婚姻關係最具殺傷力的行為是缺乏關懷。這包括忽視、冷漠以及與情感脫節的行為,例如:
- 未能對伴侶的感受或關係表現出興趣。
- 忽略了共度美好時光。
- 忽視伴侶的需求、偏好或意見。
- 將伴侶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沒有表達感激之情。
- 逃避情感或身體上的親密。
當夫妻一方感到被忽視或低估時,他(或她)可能會產生深刻的孤獨感和怨恨感。而忽視也意味著對這段婚姻關係的承諾減少,讓受影響的伴侶對自己的價值和婚姻的未來產生質疑。
在2012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像這樣的忽視經常是離婚的一個原因。
(2)沒有善待孩子
當夫妻一方不當對待兩人共有的孩子或沒有善盡為人父母者的職責時,婚姻也容易亮紅燈。具體的例子包括:
- 忽視了陪伴孩子的時間。
- 表現出不適當或虐待孩子的行為。
- 破壞伴侶的權威或決定。
特拉弗斯引用研究人員的話說,對於為人父母者來說,孩子的幸福至關重要,而這也是夫妻在一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研究參與者的伴侶對孩子表現出有害行為,他們會強烈考慮結束與對方的婚姻關係。
(3)控制配偶
在婚姻關係中,控制行為——例如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限制他們的自由或操縱他們——是排名第三的有害行為。事實上,有研究指出,當伴侶被認為控制慾強、疏忽大意時,婚姻關係的滿意度就會降低。
控制行為的具體例子包括:
- 不斷批評或指責伴侶。
- 將伴侶與其朋友、家人或心愛的嗜好和興趣隔離。
- 表現出過度的嫉妒。
- 催促伴侶過早作出決定。
控制行為不僅損害伴侶的幸福感,還會破壞健康關係所需的相互尊重。對於被控制的人來說,這樣的控制會隨時間加劇其怨恨、自卑和逃避的慾望。
已離婚者提供的挽救方法
如果你想「未雨綢繆」,避免將來與另一半離婚,除了不要有上述幾種行為之外,也許你也可以參考已離婚者提供的一些忠告。
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有63%的離婚受訪者認為,如果他們在婚前能更好地了解結婚要承擔的義務,他們的婚姻或許可以挽救,而不會終結。
這些受訪者提出、排名前五名的挽救婚姻方法包括:在婚前更好地了解結婚要承擔的義務(63%)、在婚前更好地了解配偶的價值觀和品行(56%)、晚一點再組織家庭(44%)、尋求治療師或婚姻顧問的專業協助(42%)、晚一點再結婚(40%)。◇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