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月1日對中國加徵10%關稅後,中南海試圖先觀望,然後是不知所措,2月4日匆忙宣布了完全不對等的關稅報復措施。加拿大和墨西哥很快都與美國合作,中共高層左右為難,既擔驚受怕,又不願低頭,最終自願成為了特朗普此波關稅戰的真正目標。中南海再度失算,「黨中央」的「集體領導」失靈,各部門被迫提前上班、忙著圓場,但恐無濟於事。
誰決定了中共高層漫不經心的愚蠢應對?
中共政治局常委和部份政治局委員在1月27日過年前的團拜會上亮相後,就都基本銷聲匿跡,應該都各自放大假了。1月20日,特朗普上任第一天就表示,定於2月1日對中國加徵10%關稅。現任中共高層都見證過上一次美中關稅戰,清楚特朗普會說到做到,但仍選擇了漫不經心地拖延,還裝作沒事一樣都去休假了。
這恐怕不是中共黨魁一個人的決定,有可能是政治局常委或政治局的決定,也有可能根本就沒有任何明確的決定,估計眾人各執一詞,誰也沒有高招,但誰又都不願承擔後果,結果就是誰都不管事。
1月17日,習近平和特朗普通話。特朗普明確要求中共立刻解決的問題,包括芬太尼問題,但應該沒有得到中共的承諾。
1月20日,特朗普就任當天,中共政治局開會估計主要討論了對美外交,特別是如何應對特朗普準備掀起的關稅戰,但不敢公開。一上午的會議大概也沒甚麼作用,或許只能決定繼續軟磨硬泡,也或許根本就沒有任何決定。當天,特朗普警告2月1日會加徵關稅,但中共高層似乎沒有再開會討論。1月21日,習近平和普京通話後,1月22日就和蔡奇前往遼寧視察,一去就是三天。李強也外出視察。
1月26日、27日,中共高層過年前作秀後,就不見蹤影。中共各部門都跟著放長假,中共外交部記者會1月28日暫停。特朗普的關稅戰眼看來臨,中南海沒有認真研究對策,也沒有積極與白宮及時溝通,反而都放假去了。如此反常的舉動表明,中南海很可能陷入了實質的癱瘓狀態。
以往在處理中美關係的問題上,中共黨魁直接指揮王毅和外交部行事,其他政治局常委、委員沒有多少發言權,沒人敢挑戰「習近平外交思想」。但2024年北京政局發生了巨變,中共黨魁失去了「核心」地位,也失去了軍權。「黨中央」似乎在實行「集體領導」,但在重大問題上恐怕很難達成共識,「集體領導」並不靈。
2025年1月,特朗普的關稅戰是中南海難以迴避的外部最大挑戰,但中共高層的應對明顯不及格。如果這是中南海「集體決策」的結果,那麼就等於完全失算;如果因為「集體領導」失靈造成應對遲緩,那麼在後續的關稅戰中將更加被動,也意味著2025年北京政局面臨更多變數。
北京的推責遊戲
中共高層眼看失算,首先想到的不是趕緊與特朗普溝通、爭取延緩新增關稅,相反一面強詞奪理,一面還試圖掩人耳目。
2月2日,新華社先發出了中共商務部的回應,稱「堅決反對」美國的新關稅,不但沒有承諾停止輸出芬太尼,反而要求美國「糾正錯誤」。
隨後,中共外交部發出聲明,繼續稱芬太尼是美國的「自身問題」,中方「提供了支持」,並「取得顯著成效」,還是要求美方「糾正錯誤」。
中共公安部也發出聲明,同樣稱,「美國芬太尼危機的根源在其自身」;並稱美國「向它國卸責推責」;最後仍要求美方「糾正錯誤」。
中共的宣傳邏輯是,錯都在美國,言外之意是中南海的應對沒有錯。中共高層再度失算,後果嚴重,首先想到的是趕緊撇清責任,而不是解決問題。這樣的宣傳邏輯在白宮看來,恐怕只會雪上加霜。但中南海需要這些宣傳,用來矇騙老百姓,應該也試圖對黨內有一個交代,只是這樣的解釋太過蒼白。
2月4日,新華社再發文,宣稱已將美國徵稅訴至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繼續要求美方「糾正錯誤」。
然而,特朗普同時宣布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加徵關稅,只有中共甚麼都不做。墨西哥和加拿大都馬上承諾派一萬名士兵或執法人員到邊境,阻止芬太尼和非法移民流向美國,特朗普也馬上宣布延遲對兩國加徵關稅。
加拿大、墨西哥及時上岸,中南海成了唯一的裸泳者,此時掩蓋錯誤、繼續推責顯得十分幼稚。於是,中共高層不顧中國老百姓的利益,又趕緊對美拋出報復性關稅,試圖變換手法掩蓋自己的失算。
無奈的不對等關稅報復
2月4日,中共宣布2月10日起,對部份從美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包括對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徵15%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農夫車加徵10%關稅。
中共的報復明顯不對等。按照美國政府數據,2023年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約4,269億美元,2024年前11個月約4,104億美元,估計2024全年與2023年相比可能有所增加。美國加徵的10%關稅將基於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金額4,200億美元以上。
按照美國政府數據,2023年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約1,478億美元,2024年前11個月約1,310億美元,估計2024全年與2023年相比可能有所減少。即使中共對全部進口美國商品加徵關稅,最多也不會超過1,500億美元,只相當於中國對美出口商品4,200億美元的1/3多一點。
這意味著,中美之間的關稅戰將完全不對稱,中共明知報復的力度十分有限,還僅僅挑選了少數商品報復。中南海象徵性的報復措施,還是演給中國老百姓看的,根本不顧關稅可能給老百姓帶來更大的生計困難。
中共的報復避重就輕
根據中美貿易委員會的數據,2023年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金額比2022年減少了約65億美元;其中金額超過20億美元的大宗出口商品依次包括:油籽和穀物約185億美元;石油、天然氣約176億美元;藥品約113億美元;半導體產品約68億美元;飛機和零部件約68億美元;導航等設備68億美元;化學品約65億美元;汽車約61億美元;樹脂、合成纖維約55億美元;工業設備約50億美元;肉類約45億美元;醫療設備約36億美元;其它類機械設備約26億美元。
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商品中,2023年變化最大的是半導體產品,出口金額比2021年下降了約52%,應是美國加強對中國出口管制產生的劇烈影響。其次,美國向中國出口的油籽和穀物從2022年的約254億美元下降到2023年185億美元,減少了約69億美元,下降幅度約27%。其它類產品出口金額的變化較小。
中共對從美國進口的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徵15%的報復性關稅。煤炭不算美國出口中國的大宗商品,對美國影響很小。歐洲一再希望美國承諾確保天然氣供應,中共不買,歐洲應會照單全收。
中共還對從美國進口的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農夫車加徵10%關稅。原油是美國出口中國的大宗商品之一,但總量有限,隨著美國放寬石油鑽探、開採,出口量會大增,價格還可能更便宜,中共最終或許會搶著買。其它幾項美國產品出口到中國的金額都較小,產生不了多大影響,選擇的汽車類別也只是少部份。
最大宗的美國農產品不在中共報復之列,露出了中共的虛弱。上一次貿易戰時,中共曾專門針對進口的美國農產品加徵關稅,如今卻不敢了。據稱,中共試圖用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做籌碼,和特朗普談判。中共要完成該協議的採購,農產品是最大一項,加稅就等於坑自己。
此外,美國對中國的服務出口2022年約418億美元,包括旅遊、商業管理諮詢、軟件服務、教育等。其中,中國公民個人到美國旅遊一項,比疫情之前的2019年已經下降了88%。教育成為美國對中國服務出口的第一位,約130億美元。儘管中美商品貿易嚴重不對等,中共沒法對等實施關稅報復,但也沒有拿美國對中國的服務出口來補充,可見中共只是在對內耍戲。
中共為了把戲做足,還宣布了其它報復措施,恐怕是一大敗筆。
額外報復或是敗筆
2月4日,中共宣布將美國PVH集團和因美納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給出的理由是這兩家企業「中斷與中國企業的正常交易」。
換句話說,這兩家企業不再和中國企業做生意了。眼看各國供應鏈大批撤出中國,中共試圖殺一儆百,此時特意拿兩家美國企業開刀。
PVH集團是一家美國服飾公司,旗下擁有Tommy Hilfiger、Calvin Klein等大眾品牌,在全球擁有超過12萬員工,業務遍及亞洲各國。該公司供應鏈很可能在撤離中國,中共趁機報復。
美納公司(Illumina, Inc.)是一家美國生物技術公司,服務於150多個國家。該公司不再和中國企業做生意,中共盜竊相關技術應該更難了,也趁機報復。
中共的報復超出了關稅戰的範疇,美國可以對等實施制裁,中共的這一挑釁舉動,很可能提早掀起更大範圍的貿易戰,得不償失。中共商務部辯稱,此舉僅針對極少數外國實體,更多外國實體完全無需擔心。這表明,中共明知會產生很壞的影響,卻還要這樣做。
外國企業不願再和中國企業做生意,中共就要報復,外國企業會跑得更快、更徹底。不知哪些智囊們在給中南海出謀劃策,中南海參與決策的人也實在缺乏治理國家的能力。
中共同時還宣布對鎢、碲、鉍、鉬、銦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就更加匪夷所思了。西方各國正在積極建立中國以外的稀有金屬供應鏈,中共卻主動限制出口,等於要主動更快脫鉤。如此愚蠢的辦法,竟然也被中南海拿來作為與特朗普談判的籌碼,看來是真的無計可施、有病亂投醫了。
上一次中美關稅戰,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在過去4年裏都被保留;中共曾經揚言報復的關稅大概都不了了之。如今,中共高層面對特朗普更沒有本錢,卻依舊顯得漫不經心,失算後又試圖擺出虛假對抗的架勢,表明沒有了核心的中南海「集體領導」照樣一塌糊塗。中共蛇年的「蛇行」就這樣上演了。
《大紀元》首發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