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勞工薪資上漲、地緣政治風險增加,加上中國發生了一系列「仇日」暴力事件,促使許多日本企業調整了在中國的營運方式,在華日本人數也隨之不斷下降。據統計,2024年在中國逗留三個月或以上的日本人已降至不足10萬人。

據日本外務省最新統計,截至2024年10月1日,在中國逗留三個月或以上的日本人共有97,538人。這是20年來旅居中國的日本人人口首次低於10萬人。與2023年相比,該數字減少了4.2%,且已連續12年呈下降趨勢,同時也使得旅居澳洲的日本人數量正式超過旅居中國的數量。

據《日經亞洲》報道,在這12年中,北京的日本人口減少了約60%,大連則減少了約50%。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旅居中國的日本居民人數一度激增;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在中國設廠以利用廉價勞動力,2003年中國曾擁有全世界第二大的日本人社群,甚至超過巴西。

轉折點出現在2012年,當時日本向國內民眾募款,希望從私人手中購買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台,台灣稱釣魚台列嶼)。最終,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正式以20.5億日圓從栗原弘行手中收購了尖閣諸島中的南小島和北小島,並於同年9月11日完成付款和登記。此舉在中國引發了大規模抗議和對日本產品的抵制,日資工廠也遭到襲擊。

2020年至2022年COVID-19大流行期間,中共實施了嚴厲的出行限制,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此外,中共還拘捕了多名日本公民,指稱他們涉嫌從事間諜活動。2023年7月,中共修訂的《反間諜法》生效,進一步擴大了對間諜行為的定義,許多專家批評,該法形同是北京的「整人工具」。這一連串事件,使日本公民對安全問題日益感到擔憂。

中共長期煽動的仇日愛國主義,加上中國經濟下行,也讓在華日本人面臨比以往更高的風險,成為部份中國民眾宣洩不滿的目標。2024年,在深圳和蘇州發生的致命持刀襲擊事件中,日本兒童成為攻擊目標,導致越來越多在華日本員工選擇舉家回國。

部份日本企業已開始警告員工不要攜家屬一起出差或旅居中國。一位在中國工作的日本製造商員工告訴《日經亞洲》:「我們公司最近通知駐中國的員工,原則上應該單身赴任。」

此外,部份日本企業也難以找到願意赴中國工作的員工,導致目前駐華的日本員工返國後,只得將職務轉交給當地員工。

儘管目前雙邊關係似乎出現回暖跡象,但仍有越來越多的日企開始撤離中國。

中國工資上漲、內需不足也是企業撤離的重要原因。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的一項調查,許多在華日企業績明顯惡化,預計在中國、香港擴張業務的公司數量正創下歷史新低。有42.2%的受訪企業認為,對未來的信心已惡化,這已是連續第三年超過四成日企信心受挫。

談到在中國營運面臨的困境時,企業普遍提到了中國內需不足、本地企業競爭激烈以及工資上漲的壓力。《日經亞洲》引述一份調查指出,在廣州,日企工廠工人的平均月薪已從2005年的100美元增至2023年的721美元,遠高於2022年曼谷的385美元和河內的250美元。

根據日本外務省數據,擁有中國據點的日企數量已從2019年的32,887家下降至2023年的31,060家。未來,隨著中國人口持續減少以及經濟困境加劇,中國消費支出可能進一步受到擠壓,降低外資企業投資與經營據點的意願。

此外,隨著赴中國任職變得不再熱門,學習中文的日本人數也在減少。參加中文語言認證考試的人數自2012年以來下降了34%,至2023年約為50,000人。#

(本文參考了《日經亞洲》的相關報道)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