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便秘與重大心血管事件(MACE)(如心臟病發作和中風)之間的關聯。這種關聯在高血壓患者中尤為明顯。這一發現強調了積極的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改變的重要性,尤其考慮到這些疾病的普遍性。

不良心臟疾患MACE和便秘

研究團隊使用來自英國生物銀行的超過40萬名參與者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與正常排便的人相比,便秘患者的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風險顯著增加。

具體而言,便秘患者的MACE風險增加了115%,心力衰竭風險增加了172%,缺血性中風風險增加了136%,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風險增加了62%。這些情況可能導致心臟損傷和死亡。

高血壓的作用

研究人員指出,高血壓是增加重大心血管事件(MACE)風險的一個因素,便秘的存在會顯著提升這個風險。

他們的研究表明,在高血壓患者中,便秘會使MACE風險增加約1.7倍,並導致隨後發生MACE的風險增加34%。這表明這兩種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顯著的相互作用。

風險仍然存在

在這項研究的參與者中,超過157,400人患有高血壓,其中8.6%被診斷為便秘。

即使在考慮到使用導致便秘的藥物(如用於控制血壓的鈣通道阻滯劑)的因素後,MACE的風險仍然呈增加。

研究人員還發現,遺傳因素在便秘和MACE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影響便秘的遺傳因素中,高達27%也與心臟疾病相關。

研究人員表示:「便秘與心臟病之間的關聯可以幫助科學家發現新的治療干預措施,並根據個體風險評估實施更有效的管理計劃,這符合精準醫療的原則。」

「直接」和「間接」因素

來自紐約北威爾健康心血管研究所的長島猶太醫療中心心導管實驗室主任亞歷山大·李(Alexander Lee)博士告訴《大紀元時報》,了解心臟病的「直接」和「間接」風險因素之間的區別至關重要。

直接因素,如高膽固醇和吸煙,會直接促進動脈內斑塊的形成,這是心臟病的前兆。相對地,便秘作為間接因素,雖然不會直接造成斑塊,但可能引發其它不良狀況,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李指出,慢性便秘可能因用力排便而導致血壓暫時性上升,這對心臟健康可能產生長期影響。

慢性便秘會損害迷走神經的功能,迷走神經是副交感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份,負責調節心率和控制炎症。迷走神經活動的異常可能導致心律不齊和壓力反應升高,最終促進高血壓的發展。

此外,便秘引起的腸道細菌失衡可能導致炎症反應,最終造成動脈硬化和斑塊形成。

李表示:「便秘和用力可能使血壓上升20到80mmHg,雖然這只是暫時的。慢性便秘可能導致持續用力,進而對心血管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預防是關鍵

專家建議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包括攝取足夠的纖維、保持水份和定期運動,以促進健康的消化系統。定期的身體檢查有助於血壓管理,並且是與醫生討論腸道健康問題的機會。

李強調了積極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指出:「主動管理健康總是比被動地管理來得好。」

定期與醫生諮詢可以幫助個人獲得量身定製的風險降低計劃,從而增進心血管和消化系統健康。

英文報道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Study Links Constipation to Increased Heart Attack and Stroke Risk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