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範圍內的鑽石市場出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在通貨膨脹時期,黃金和白銀等其它「價值儲存」商品不斷升值,而鑽石價格卻呈自由落體趨勢下降。自2022年3月達到頂峰以來,鑽石價格指數下跌了40%以上。而相比之下,在同一個三年時間裏,黃金和白銀價格則分別上漲了42%和25%。
那麼,究竟是甚麼原因導致鑽石價格突然大幅下跌呢?是需求突然下降嗎?難道在如今的社會裏,鑽石不再被視為「女孩最好的朋友」了嗎?
令人關注的是,鑽石價格的下跌似乎並不符合正常的高低起伏的需求周期,因為正常而言這種周期最終會恢復到上升趨勢。顯而易見,這次價格下跌不屬於周期性下跌,鑽石價格的三年暴跌可能反映了一個長期的、世俗性下跌的開始。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這個時代就標誌著長達100年之久、由營銷驅動的鑽石價格泡沫的終結。為甚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答案在於供應鏈的改變,而不是需求的變化。
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戴比爾斯(De Beers)鑽石集團的副董事長奧本海默(Nicky Oppenheimer)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經說過:「寶石是終極奢侈品。它沒有任何物質用途。男人和女人渴望擁有鑽石,不是因為(鑽石)能做甚麼,而是因為他們渴望甚麼。」20世紀中期,戴比爾斯公司通過成功的營銷活動和深入人心的口號「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Diamonds are forever.),順利地把鑽石打入國際市場。戴比爾斯的努力使鑽石成為浪漫愛情和婚姻承諾的象徵。隨後,訂婚鑽戒市場爆炸式增長,價格也隨之上漲。
這對戴比爾斯公司來說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在寶石中,鑽石可以說是最不稀有的。每年大約生產1.35億克拉。自有史以來,地球上已開採出近50億克拉鑽石。全球接近95%的鑽石產量來自七個國家,其中四個在非洲,另外還有澳洲、加拿大和俄羅斯。其中,俄羅斯和非洲南部的波札那(Botswana)的產量最大,佔總產量的一半以上。戴比爾斯(南非和英國)、阿爾羅薩(Alrosa,俄羅斯)、必和必拓(BHP Billiton,澳洲)和力拓(Rio Tinto,巴西)等四家公司控制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時至今日,戴比爾斯公司仍控制著35%的全球市場份額。
1934年,戴比爾斯成立了中央銷售組織(the Central Selling Organization,簡稱CSO),負責管理和規範全球鑽石供應。中央銷售組織從世界各地的鑽石礦購買鑽石,將其集中起來,然後按照戴比爾斯確定的價格出售給特定的買家。CSO使戴比爾斯能夠限制全球供應,在需求低迷時期囤積鑽石,並在需求增長時釋放鑽石。CSO發揮了全球鑽石定價卡特爾(Cartel,壟斷集團)的作用,將鑽石價格穩定在高於市場所能容忍的水平。在CSO之外,戴比爾斯會收購競爭對手的礦場,並與競爭對手談判獨家採購協議,從而擁有壟斷和獨佔權力。
到了20世紀末,戴比爾斯對全球鑽石業的控制開始鬆動。在加拿大、澳洲和俄羅斯等戴比爾斯控制範圍之外的國家發現了新的大型鑽石礦。全球監管審查力度加強,包括美國和歐洲有效的反壟斷執法行動,迫使戴比爾斯改變其做法。然而,在一個只有四個主要競爭對手的行業中,類似的行業壟斷集團行為仍在繼續。
對鑽石卡特爾的真正挑戰直到最近才隨著實驗室培育鑽石的完善而出現。
雖然人工合成鑽石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出現,然而當時的技術還不夠先進,無法挑戰天然鑽石的高端市場。現在情況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技術的進步使人造鑽石在化學、物理和光學特性(包括硬度、顏色和淨度)等方面幾乎與天然鑽石無異。現代實驗室培育的鑽石基本上是完美的,沒有雜質,也沒有其它開採出來的天然鑽石存在的缺陷。
在向人造鑽石轉變的過程中,鑽石價格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實驗室培育的鑽石價格可能不到天然形成和開採鑽石的十分之一。一顆實驗室培育的鑽石與一顆五克拉的高品質天然鑽石完全相同,而消費者只需花20,000美元就能買到的人造鑽石,完全可以媲美零售價為250,000美元的天然鑽石。這種實驗室培育的鑽石附有總部位於加州的美國寶石學院(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認證頒發的證書,即使在大多數寶石學家看來,這種鑽石本質上與開採出來的鑽石也毫無區別。
公眾把在衝突地區開採的鑽石稱為「血鑽」(blood diamonds),這個認知促使人們嘗試對鑽石來源進行認證。事實證明,這個努力是有缺陷的,因為供應鏈很容易受到損害。消費者對鑽石開採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可怕勞動條件的認識不斷提高,以及對環境保護問題的持續關注,也是實驗室培育鑽石需求轉變的重要因素。
任何從事傳統鑽石貿易的人都不會對人造鑽石說甚麼好話。當然,這並不奇怪。他們要考慮自己的生意和生計等問題;而行業參與者,從最卑微的社區珠寶商到全球奢侈品公司,都在竭盡全力儘可能長久地維持這種假象。然而,市場價格告訴他們,公眾不再相信這種說法。
任何考慮購買天然鑽石的人,無論是將其作為投資還是愛情和承諾的象徵,都應該對鑽石市場的整體趨勢有所警惕。雖然鑽石仍然可以永恆流傳,然而它的實際價值卻未必如此。#
作者簡介:
邁克爾‧威爾克森(Michael Wilkerson)是一位戰略顧問、投資者和作家。他是風暴牆顧問(Stormwall Advisors)公司和風暴牆網站(Stormwall.com)的創始人。他的最新著作是《為何美國重要:新例外主義解讀》(Why America Matters: The Case For a New Exceptionalism,2022)。
原文: The Diamond Cartel Panic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