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記載著人類數千年來的記憶和文化,但部份音樂在歷史的長河中失傳或出現殘缺。來自比利時的科學家發現了500年前印刷書中暗藏「失落」音樂片段,而它將重現蘇格蘭失傳的部份文化和音樂。
擁有600年歷史的魯汶天主教大學(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和擁有300年歷史的蘇格蘭愛丁堡藝術學院(Edinburgh College of Art,ECA)的學者,共同研究一本來自公元1510年的《阿伯丁祈禱書》(The Aberdeen Breviary)副本時,發現後面暗藏「失落的音譜」,且可能改變人們對16世紀蘇格蘭宗教改革前的音樂認識。
該書原本保存於安格斯的格拉姆斯城堡,現存位於愛丁堡的蘇格蘭國家圖書館中。他們研究的副本中包含大量祈禱文、讚美詩、詩篇和讀物的手寫註釋和旁注。
它是蘇格蘭出版的第一本長篇巨著,其中包括有關蘇格蘭聖人生活的詳細著作。其源自15世紀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James IV)的一項倡議,當時國王詹姆斯四世根據蘇格蘭宗教習俗,要求書商印刷蘇格蘭禮拜儀式等相關紀錄,讓他的國家不需要依賴從英國或歐洲進口文本。
研究人員在該副本所附的頁面空白處發現一段只有55個音符的樂譜,符號大多標示清晰且明確。這些音符分布在上下兩行,第二行的長度大約是第一行長度的一半。該樂譜的第一行使用五線譜,第二行則只有四線譜,片段開頭均出現一個C5譜號,但沒有測量符號。
不過,這個極短的樂譜並不是原始印刷書的一部份,它是寫在裝訂在書的結構中的一頁上,而不是後來插入的,這可能表明作者希望將音樂和書放在一起。
由於《阿伯丁祈禱書》副本中的管樂譜中沒有任何文字註釋標題或歸屬頁面,因此研究人員一開始不清楚這些音樂是神聖的、世俗的,甚至不是用於聲樂之上。
該團隊經過調查後推斷,它可能是一種複調(同時演唱或演奏兩行或更多行獨立旋律),這種技術在蘇格蘭宗教機構中很常見,但至今完整保存下來的例子卻很少。
另外,研究人員還發現該樂譜的複調與《記住,敬拜神的人》(Cultor Dei memento)詩集中的音樂、和聲有相似之處。因為一位研究人員意識到該音樂與讚美詩中的法布登(faburden)的男高音部份十分匹配,這種男高是一種三聲或四聲部的音樂和聲。
《記住,敬拜神的人》是一本含有四旬齋期間演唱的夜間讚美詩書,不過它在英國以外的地方並不是特別知名的聖歌,只有英國聖公會的一些教堂(包括蘇格蘭聖公會教堂)中會使用。
科學家由此推斷出《阿伯丁祈禱書》副本中的「失落」音樂片段,很可能是《記住,敬拜神的人》的法布登(faburden)伴奏聲音之一,因為它們所展示的讚美詩曲調與該樂譜十分契合。
該團隊認為該作品來自阿伯丁郡地區,可能與位於蘇格蘭東北角拉特雷的聖瑪麗教堂和阿伯丁大教堂有關。他們發現阿伯丁大教堂的一位高級牧師一度擁有這本書,後來成為一位蘇格蘭天主教徒的傳家寶,這位天主教徒的旅行使他從宗教改革後的蘇格蘭走來哈布斯堡王朝和奧斯曼帝國的首都。
愛丁堡藝術學院的大衛·科尼(David Coney)對該校的新聞室表示,「對音樂學家來說,識別一首音樂是一個真正的『尤里卡時刻』(突然理解的意思)。更棒的是我們發現的這個男高音聲部,其實是配合一首知名旋律的和聲,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重建其它缺失的聲部。」
他接著說,「因此僅憑空白頁面上潦草寫下的一行樂譜,我們就能聽到一首沉寂了近五個世紀的讚美詩,雖然這是蘇格蘭音樂和宗教傳統中的其中一部份,但卻是珍貴的文物。」
主要作者、魯汶大學的保羅·牛頓-傑克遜(Paul Newton-Jackson)博士則說,「我們從這本書中發現了一些關於以前的音樂線索,那時候留下來的樂譜很少。在蘇格蘭的圖書館和檔案館裏保存許多老書的空白處,可能也藏著類似的秘密等著我們去發現。」
愛丁堡藝術學院的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博士說:「很久以前人們以為,宗教改革前的蘇格蘭沒甚麼神聖的音樂。不過我們發現,宗教改革雖然摧毀很多東西,但蘇格蘭的教堂與歐洲其它地方一樣,都曾有很厲害的音樂傳統。」
這項研究發表在第105卷第4期《音樂與文學》雜誌。@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