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中共醫保局高調召開發布會,聲稱從2018年到現在,「藥品耗材集採共節約了4,400億元,其中3,600億用於支持談判的創新藥進入醫保目錄」,即「80%都用於支持創新藥」。
首先,這話要表達的意思有二:一、自2019年醫保局「先後啟動30個城市的DRG付費國家試點和71個城市的DIP付費國家試點」以來,持續了多年的「醫保基金多支出」問題終於得到解決。言外之意,醫保支付改革(DRG/DIP)是頗有成效的;二、儘管省了錢,但也沒剩多少,因為把錢都花在了刀刃上,即大部份(80%)用在了藥物「創新」上。
再者,這話說給誰聽?在中共國,官員都是對上負責,此舉無外乎是在向主子表功。說起那3,600億,到底是支持了「創新藥」,還是大頭獻給了主子,小頭留給了自己,醫保局能說實話嗎?中共國的社保基金等各類公共資金被「挪用」,向來都不是稀罕事。如今發布會一開,貪再多都能瞬間洗白;讓主子高枕無憂,又是大功一件。
此時向主子表功,也是在以一種傲慢的姿態,回應著不服、不滿的民意。最近,「進口藥退出公立醫院」在牆內登上了熱搜。醫保局卻高喊,「支持談判的創新藥進入醫保目錄」,但人們不禁要問,這所謂的「創新藥」能取代患者真正需要的進口原研藥嗎?
早在2023年底,中共黨媒就大肆報道,該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談判」的「著力點」是「讓更多的創新藥進入醫保目錄」。但它跟企業談判的「核心」和「焦點」都是「價格」,即讓「藥品降價」。此外,這些藥都是國產「創新藥」,其實就是「仿製藥」,是大陸藥企等一款進口原研藥過了專利保護期後,通過仿製生產出的同類藥。
然而遺憾的是,同類並沒有同質。儘管進口藥也不便宜,但貴有貴的道理。中國的老話不也說「一分錢一分貨嘛」!在牆內被瘋轉的《退出公立醫院的進口藥,和醫保新增的中成藥》一文就道出了進口藥貴的原因。該文據實指出,「一款有效原研藥的研發成本是極其昂貴的」;比如在美國「從研發到三期臨床試驗再到進入市場,包括十幾個步驟」;「整套流程走完,……通常需要耗費10億以上的美金和十年以上的時間」。
在談到進口原研藥和國產仿製藥的差異時,另有《進口原研藥為何在中國醫院「消失」》一文也直言表示,對於「仿製藥的品質能達到原研藥」一說,「理論上可以,但實際上不一定」;因「技術壁壘,仿製藥也很難完全複製原研藥的效果」。再加上,仿製藥的「輔料和製備工藝」也「可能與原研藥不同」,長期數據也「可能沒有原研藥豐富」;這將導致其「實際療效並不如原研藥」,迫使許多患者不但「多花了錢」,還「多受了罪」。
已有家長表示,由於進口的阿奇黴素注射液買不到,就拿國產的來替代,結果孩子用後「高燒不退,最後還是換回了原研藥」。另有網民反映,「同樣吃降壓藥,國產的根本沒有療效」。此外,有親身經歷的人也發現,如果進口藥的效果為10,國產藥就只能做到2或3;吃一片進口藥能達到的療效,國產藥卻要吃3到5片才行。更何況,藥吃多了,副作用也大。就拿「三分錢一片的阿司匹林腸溶片」來說,吃多少才能把病治好?吃那麼多,對身體有沒有傷害?醫保局能給出權威的解釋嗎?
實際上,醫保局是否真正關心老百姓的身體健康,從此次集採中還在大量購買中成藥就足見一斑。上文已指出,「很多中成藥的研發成本極低,甚至幾乎為零」;目前大陸「研發」的中成藥,儘管「來自古代中醫典籍的藥方」,實際卻是中西醫結合的產物,是「在添加有效的西藥成份後草草包裝而成」。這種異想天開的「添加」,完全是不負責任的。由於「缺乏可靠的臨床試驗和循證研究」,國產「創新藥」與「科學依據充份、研發流程嚴謹」的進口原研藥「不可同日而語」。
該文還說,2023年1月中國人正飽受疫情肆虐之苦,但最終登上了醫保目錄的,卻不是「全世界廣泛認可的治療新冠」的有效藥物Paxlovid,而是一款直接從《傷寒雜病論》中「拿來」、「6天完成研發」的中成藥。更不可思議的是,沒怎麼經過研發的中成藥,價格也並不便宜;儘管在集採中同樣被壓低了,但很多藥價卻依然超過進口的。比如,一款「添加了有效西藥成份對乙醯氨基酚」的某國產感冒藥,價格竟是「乙醯氨基酚片的近6倍」。
此外,在價格都不便宜的情況下,能登上醫保目錄的,非但不是最有效的原研藥,甚至還有動輒就致人死亡的中藥注射液。大陸一家官媒曾發布的《因不良反應再遭質疑,中藥注射液將何去何從?》一文指出,「多年來,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問題一直存在」;「最著名的就是2006年的魚腥草注射液事件……死亡44人」;「還有刺五加注射液,2008年導致3位患者死亡」。從那以後,大陸因注射中藥而死亡的事件就未停止過。而《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7年)》也有數據顯示,2017年中藥不良反應事件中,由注射劑引起的就佔到54.6%;中藥嚴重不良反應事件中,靜脈注射給藥的佔比更是高達84.1%。
沒人敢拿中藥來注射,中共卻開了先河。只是,這種「創新」不但沒有惠利於民、救死扶傷,甚至還對人造成了身體上的致命傷害。按照中共衛健委的一項統計,「中國四千多家藥企中,90%以上都是仿製藥企業,全國17萬種藥品中,95%以上都是仿製藥,所以在中國,國產藥基本等同於仿製藥,原研藥幾乎都是進口藥(中藥、中成藥除外)」。這表明,中共要想在藥物上做到創新和研發,幾乎是不可能的。
研發不出西藥,就搞中西藥結合。實際就是未經任何研發的胡亂勾兌。再硬著頭皮創新,就得拍腦袋了,把口服的中藥注射到人的身體裏。都致人死亡了,還不認錯,甚至繼續將其列入醫保目錄,讓公立醫院放心大膽地害人。就為這種弄虛作假的「創新」,醫保局還揚言,說自己花了3,600億。這不就是不顧老百姓死活,不把P民的求醫問藥當回事嗎?
最近有人提出了一個「人性化」的解決方案,說建議「在同等的報銷標準下,讓患者自行選擇國產仿製藥或是進口原研藥」。比如,在醫保只付8塊的同等條件下,患者若買10塊的國產仿製藥,自己就多付2塊;若買30元的進口原研藥,就多付22塊。然而,從醫保局目前力排眾議、高調表功,聲稱自己省了4,400億,意即不願再為老百姓買原研藥多花一分錢的表現來看,它似乎是做不到有人性了。
再發展下去,這種無人性將直接導致有條件自掏腰包的中國患者也買不到原研藥。要知道,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中國人約有9.64億,能長期服用原研藥的又有幾人?面對一個帶不動的市場,哪些進口藥企敢來入局呢?對此,大陸某刊物發布的《「進口藥」退出公立醫院:這屆中產轉向民營醫院和「商保」了?》一文已詳細分析了原研藥被「踢出」醫保目錄後,將「很快退出私立醫院,藥店和電商平台」的原因以及後果。
這表明,醫保局為博主子歡心,針對進口藥的價格「劃紅線」,就是在剝奪老百姓的用藥自由,甚至在戕害靠原研藥來治病、求生的中國人性命。害了人,還當眾自誇,醫保局及其主子中共到底有沒有人性,就不言而喻了。#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