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人們日常生活的半導體晶片現在成為地緣競爭的焦點,美國已經推出一系列限制措施,目標是遏制北京的半導體發展野心。特朗普政府上任後,目標是增強美國製造業實力,晶片仍然會是美中對抗重點之一。

半導體晶片是甚麼?

晶片的發展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一開始,美國先靠大量的真空管組裝出第一台超級電腦,但一台電腦就佔滿房間,體積笨重。於是科學家開始研究「晶體管(電晶體)」的技術,它比真空管體積更小、性能更好,唯獨生產成本太高。

之後一些科學家研發出更有效的方式製造晶體管,他們把好幾顆晶體管擺放在同一片矽晶片上,讓電晶體更容易組裝,這就是我們後來熟知的「集成電路」,或者稱為晶片。

開發一項新科技需要大量經費。早期半導體製造公司(快捷半導體、德州儀器)主要是跟美國國防部合作,提供最新技術的晶片,讓國防部可以更準確地計算導彈和炸彈的投放位置。

隨著時代推進,半導體技術從軍事應用轉向了個人電腦和消費性電子產品。當前從導彈、手機、股市到人工智能發展,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晶片。

疫情期間,亞洲晶片生產受影響,使全球技術供應鏈陷入混亂,凸顯出晶片的關鍵地位,地緣之間的角力也開始聚焦在晶片的競爭。

美國致力於保持領先地位

領先的半導體技術起源於美國,如今,台灣和南韓在晶片製造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中共的目標則是生產更多晶片,取得實質影響力。這使得美國很警惕,擔心中共如果在晶片上獲得發展,將使美國國家安全與政治經濟領域遭遇嚴重威脅,全球政經局勢恐也會發生重大危機。

因此,美國實施出口管制和進口關稅,以遏制中共野心。即將離任的拜登政府1月13日宣布,AI晶片出口將分3級管制,其中限制封閉式AI模型權重出口,也就是不得對共產中國等被列為第3級的國家提供運算能力強大的AI模型。

分析指出,美國限制人工智能晶片的銷售,目標是將人工智能發展限制在民主陣營國家。

美國還撥出巨額政府預算補助晶片生產,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透露,在近幾周,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已經開始為美國客戶生產採用4納米製程技術的晶片。

晶片製造業的博奕

晶片製造是高門檻的產業。新工廠的造價超過200億美元,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建成,並且需要每天24小時全力運作才能獲利。目前全世界有領先技術的公司只剩下三家——台積電、南韓三星電子和美國Intel。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半導體製程由台積電掌握,多數晶片在台灣生產。

中共一直希望能自主發展晶片製造技術。目前,美國政府已經採取行動遏抑中共,如禁止EUV設備被賣到中國等,限制中共獲得先進的半導體產品。但基本上禁令還沒有涉及中國生產的成熟製程晶片。

成熟製程晶片仍對智能手機、汽車、洗碗機、雪櫃、武器裝備等眾多產品以及美國電訊網絡至關重要。

隨著中國企業和政府大力投資興建晶圓廠,來生產這些「基礎」晶片,美國擔心會增加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而且這些晶片嵌入到美國基礎設施或武器裝備中,恐構成潛在的網絡安全威脅。

據中央社報道,美國政府準備對中國生產的成熟製程半導體,基於貿易法301條款展開調查。

其它國家的行動

歐盟制定了463億美元的投資計劃,擴大晶片生產製造能力。歐盟委員會估計,最後公共和私人投資總額將超過1,080億美元。歐盟的目標是到2030年晶片產能達到全球市場的20%。

日本和南韓規劃斥資數十億美元發展晶片產業。日本公司在設計晶片製造設備方面處於領先地位,而南韓巨擘三星和SK海力士公司則擅長存儲晶片領域。

印度批准了價值152億美元的半導體製造廠投資,其中包括塔塔集團建造印度第一個大型晶片製造廠的提案。

全球晶片生產面臨的最大風險是甚麼?

據彭博社分析,晶片業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台海局勢。一場戰爭可能會切斷台灣晶片製造巨頭台積電與全球客戶的聯繫。

台積電幾乎單槍匹馬地創建了「代工廠」商業模式——生產由他人設計的晶片。蘋果等大客戶為台積電提供了大量資金,打造業界領先的先進製程專業技術,現在全世界都依賴台灣。台積電的收入已在2022年超過Intel。#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