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不可怕,但如果併發急性心肌炎,就可能危及生命。在新唐人《健康1+1》節目中,台灣尚文診所內科醫生鄭元瑜,結合最近兩個流感後突發猛爆性心肌炎案例,解釋了急性心肌炎的發生、風險因素及預防。

美國成年人平均每年都會感冒兩三次,兒童就更頻繁。尤其是Covid-19大瘟疫後,很多人都不太重視流感。

但最近台灣出現的兩例流感引發的心肌炎事件,讓流感併發心肌炎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一位55歲糖尿病男患者,肥胖,流感痊癒一周後,突感胸悶、心悸,在公司暈倒後被送診急救,後確診為心肌炎。

另一位12歲女孩,感冒1-2周後突然出現胸悶、心律不整等症狀,送醫時已休克,確診為A型流感併發猛爆性心肌炎。醫生為她放置了葉克膜急救,後又植入心臟幫浦,經過2個月的治療與復健,才得以出院。

美國媒體去年5月也報道了匹茨堡一名41歲女性,曾因感冒症狀就醫,突發心肌炎導致心臟驟停,所幸搶救及時,幾天後才脫離危險。從入院到康復,花了她半年時間。

易被忽視或誤診

猛爆性心肌炎是心肌炎中最急劇、最危險的一種。它有以下特點

  • 易被誤診:初期症狀可能類似流感,所以容易被忽視、延誤或誤診。
  • 發病迅速:症狀在短時間內急劇惡化,可能在幾小時或幾天內導致死亡。
  • 症狀嚴重:初期就會出現嚴重的心臟衰竭和心律不整。
  • 高死亡率:若不及時治療,死亡率非常高。

感冒引發心肌炎原因

感冒通常是由病毒(目前已知有200多種)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在極少數情況下會引發心肌炎。

心肌炎是心臟肌肉層發炎的疾病,它會影響心臟泵血能力,導致心律不整等。大多數心肌炎是由感染引起的,主要是病毒感染,包括流感病毒、Covid-19、皰疹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等。也有些由其它原因引起,包括藥物、細菌感染、類風濕性關節炎或紅瘡等自體免疫疾病。

心肌炎並非由病毒直接損害心臟引起,而是人體免疫系統對病毒感染產生了過度反應,引發「免疫風暴」,這會導致心肌損傷,造成嚴重的心律失常。

警惕早期症狀

心肌炎的初期症狀可能與普通流感相似,如發燒、咳嗽等;但隨後就可能出現以下警訊:如胸痛、呼吸困難、心悸、心律不齊等。

鄭元瑜提醒,若在流感期間或之後突然出現上述症狀,特別是胸痛持續超過 15 分鐘,就要儘快就醫。

他說,早期對於猛爆性心肌炎的研究,數據大多是從驗屍得來的,就是因為往往病人發病送醫時,都已經太晚。

Covid-19後,隨著醫護人員和民眾對於該病(特別是病毒性心肌炎)了解的更多,患者能夠更及時地得到救治,其死亡率已經從原來的50%,降到5%。

最重要的,鄭元瑜強調,維持正常的免疫力是關鍵,他建議。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戒煙、避免飲酒,經常進行適度而非劇烈的運動等。

易感人群

  •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會增加感染後併發症的可能性。
  • 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如紅斑狼瘡或風濕病患者。
  • 正在接受治療的癌症患者:一些藥物如化療藥物會增加心肌炎風險
  • 感染Covid-19或接種mRNA疫苗者:2023年美國心臟協會會刊《循環研究》上發表的綜述性研究表明,與Covid-19 有關的心肌炎/心包膜炎病例,比疫情前至少增加了15倍,無論是感染病毒還是接種疫苗,尤其是接種了第二劑疫苗的人。

另外,有研究表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Covid-19 本身比疫苗更容易引起心肌炎。加州大學主導的研究還發現,與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呼吸道病毒感染相比,Covid-19 感染更容易出現心血管併發症。

鄭元瑜提醒,雖然急性心肌炎並不常見,但一旦發病就可能危及生命。目前正值流感和各種病毒易感時期,大家要警惕一些急性併發症,一有苗頭要儘快就醫。@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