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全球報告指香港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回落,表明經濟增長步伐減慢,2025年開局將延續放緩趨勢。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改稱財赤「少於」1,000億元,但專家指出,財赤最少持續4年。
香港PMI回落
標普全球1月6日發布的報告顯示,香港去年12月PMI經季節調整後為51.1,低於上月的51.2,但產出、新訂單、就業、庫存等分項指數都低於去年11月,因此PMI數值按月下跌。
PMI涵蓋了企業採購、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包括製造業和非製造業領域。50是這項指數的榮枯線(或稱臨界點),高於50則標誌該指數處於擴張階段,反之,則處於收縮階段。
報告指出,香港企業從海外與中國大陸新接的訂單量均減少,整體訂單量的增長隨之放緩至3個月最低,連帶經營擴張速度也進一步下滑。另一方面,企業對經營前景維持悲觀,繼續縮減員工規模,但仍繼續採購並提高庫存水平。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此前預告,重返白宮後開始對其它國家加徵關稅。不少企業對貿易前景的潛在挑戰表示憂慮,有關影響還將在2025年持續發酵,繼續左右營商情緒和經濟狀況。企業為保證產品銷路,在生產成本持續上漲的情況下卻依然調低產出價格,價格跌幅創下2021年3月以來最大,意味企業的利潤空間正在變小。
報告還指出,香港去年底的營商環境改善步伐放緩。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研究部副總監Jingyi Pan表示,2024年12月增長步伐減慢,前瞻指數也顯示,2025開局很可能延續放緩趨勢。
財政赤字最少持續4年
香港經濟放緩,增加港府財政壓力,對消滅財政赤字(「滅赤」)不利。
香港政府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2月26日發表,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月4日出席電台節目,聽取公眾對財政預算案的意見。
陳茂波表示,香港去年首三季經濟因外圍環境、高息與地緣政治等因素,香港經濟的增幅和速度不如預期。
有市民建議擴展稅收基礎,但他回應稱,要考慮會否影響香港與鄰近地區的競爭力。同時,他亦強調會避免政府失去土地供應的主導權。
上月港府公布財赤達到約1,000億元(港元,下同),相隔一個月,他在網誌表示,整體今個年度赤字將在1,000億元以下。
陳茂波1月5日發表網誌談到滅赤,改稱財赤「少於」1,000億元。他並表示,港府會要求不同部門審視資源和工作先後分配,但北部都會區計劃及其他與經濟及房屋發展相關的工程項目,會優先獲投入資源。
他表示,港府會「以節流為主」來改善公共財政,首要是管控經常開支增幅,在今年和未來兩個財政年度、每年削減1%的經常開支之上加大力度。但他沒有提及新的節流目標。
惠譽評級亞太區主權評級董事徐晶接受《信報》訪問時表示,按該行基准假設估計,港府要達到收支平衡,會較原本政府預期的2027/28財年,最少延遲一至兩年,意味香港可能要再面對財赤最少4至5年。
香港自2019/20年度出現106億港元財赤後,財赤不斷,本財年將是連續第六年出現財赤,若按惠譽估計,即香港至少會連續十年出現財赤。
徐晶解釋,賣地收入減少是財赤的一大焦點,2017/18年度相關收入達1,648億元,今個財年(去年4月至今年3月底)首10個月卻不足40億元,遠低於政府預測的330億元,賣地收入短期內難扭轉弱勢。
2023/24年度港府的地價收入為195.81億元,已連跌兩年,較2021/22年度時的1,430.44億元,累挫86%。
港府近年大搞基建,並主要以發債來支持,港府整體債務佔GDP(本地生產總值)比重未來將逐步攀升。不過惠譽表示,香港的「AA-」評級暫未見因為公共財政惡化,而對信用狀況構成即時的負面影響,短期沒有下調評級的壓力。@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