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汽車(Honda)和日產汽車(Nissan)的潛在合併近期引發關注。周三(12月25日)公布的銷售數據顯示,合併事件可能為這兩家日本車企帶來與中企比亞迪抗衡所需的規模。

據彭博社12月25日報道,今年前11個月,本田在全球銷售了343萬輛汽車;而日產汽車公司則表示,其銷量略高於300萬輛。同期,中國競爭對手比亞迪售出了376萬輛汽車。這表明,如果日產和本田聯手,就有可能與比亞迪抗衡。

本田和日產很難單獨與中國本土汽車製造商抗衡。本田11月份在中國的銷量與2023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8%,產量同比下滑了38%;而日產11月在中國的銷量下降15.1%,產量同比下降26%。

在全球範圍內,本田11月銷量下滑6.7%,至324,504輛,產量下降20.4%;日產11月份全球銷量較去年同期下降1.3%,至278,763輛,而產量則遭受更大打擊,下滑14.3%。

日產汽車上個月宣布全球裁減9,000個工作崗位,約佔員工總數的6%,並計劃將全球生產能力削減20%,同時下調年度利潤預測70%,至1,500億日圓(約9.75億美元)。這是今年早些時候下調17%之後的第二次調整。

周一(12月23日),本田汽車和日產汽車表示,他們正在商談在2026年的合併事宜,這是日本汽車業的一個歷史性轉折,凸顯出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對日企構成的威脅。

本田和日產的負責人,以及日產合作夥伴三菱汽車公司的總裁,在周一下午在東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他們的目標是在明年6月達成協議,並於2026年8月成立控股公司,屆時該控股公司的股票將上市,而本田和日產將退市。

按汽車銷量計算,兩家公司合併後將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集團,僅次於豐田汽車和福士汽車。

本田行政總裁三部敏宏說,中國汽車製造商和新參與者的發展,給汽車行業帶來了很大變化。

「我們必須在2030年之前建立起與他們抗衡的能力,否則我們就會被打敗。」他說。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今年4月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中共大力補貼國內工業,特別是電動汽車或風力發電等綠色技術領域。主要受益者之一是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這導致比亞迪技術和產能的顯著擴張以及競爭力的不斷增強。#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