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日(17日)發表網誌解釋,入標沙浦道項目的發展商在招標條款之上,新增了額外條款,有關條款與市建局的招標條款存在差異。他強調,若舊區更新過份集中私人市場的商業利益,舊區更新只會淪為一個龐大的商業地產發展項目。
上月,市建局決定收回九龍城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招標,並研究自行發展。
韋志成稱,沙浦道項目原計劃以招標形式進行,但由於僅收到一份標書,而且標書附加條款與原招標條款不符,市建局決定不審議該標書並收回招標。他認為決定符合程序公義,避免因接受不符合條件的標書而損害其他潛在投標者的利益。
此外,當時樓市疲弱,公布低於市場預期的投標價可能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市建局在此背景下選擇保留項目,自行發展,減少負面影響並維護公信力。
沙浦道項目自行發展雖然增加短期成本壓力,但是建築費用僅佔總成本的四成,而且開支可分階段支付,現金流壓力可控。
未來出售住宅和商場將帶來收入,有助改善市建局現金流,支持其它項目推展。相較於貿然接受低價標書,自行發展的總體成本效益更高,並可在完成部份工程後再次靈活調整方案或重新招標。
韋志成在網誌強調,市建局成立的宗旨並非單純追求經濟效益,而是改善舊區環境與住屋質素,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因此,舊區更新應以「規劃主導、地區為本」為原則,重視社區裨益,例如增設現代化設施和改善居民生活質素。
若僅考慮商業價值,舊區更新只會淪為一個龐大的商業地產發展項目,不能滿足當前社區的各種需要及長遠發展,並非《市區重建局條例》及《市區重建策略》對推動舊區更新的目標。
市建局並非一般發展商,其角色在於統籌土地規劃、地區設計和社區需要,並將收購和整地後的項目交由私人發展商建造。然而,市場對部份項目的規劃條款接受度低,特別是在經濟環境不佳時,如沙浦道項目。
因此,市建局需探索更靈活的模式,對於市場冷淡的項目,由市建局自行發展是必要的補充,確保舊區更新目標得以落實。
韋志成認為,香港正面對經濟轉型期,處理舊區更新更工作亦變得更複雜,更新工作應從宏觀層面尋求最佳方案,平衡商業與社會利益,讓各方參與者共同受益。◇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