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關閉空域之際,主要全球航空公司正在減少往返中國的航班服務,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完全撤出。專家表示,航空公司這一舉措的主要原因,並非完全是前往亞洲的長途航線營運成本提高,也是中國經濟現狀的反映。

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歐盟、英國及其它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飛機實施全面飛行禁令。俄羅斯也以同樣的方式回應,關閉了其空域,使許多歐洲航空公司飛亞洲的航線加長。

航線越長航班所需要的燃料越多,航班成本因此增加。公司網頁顯示,維珍大西洋航空(Virgin Atlantic)和斯堪的納維亞航空(Scandinavian Airlines)已完全撤出中國,英國航空也在同一天停止希思羅(Heathrow)-北京大興航班。維珍大西洋航空在2022年停止所有前往香港的航班,並關閉當地辦事處,結束該航空公司在這個亞洲金融中心30年的業務。

根據旅遊新聞網站Skift的報告,過去四個月內已有七家主要航空公司撤出中國。

據CNBC援引航空情報公司OAG首席分析師約翰‧格蘭特(John Grant)報道,這一情況「在好轉之前會變得更加明顯」。

然而,隨著主要航空公司從中國撤出,一些航空公司同時增加其它亞洲地區的運力,顯示出俄羅斯空域問題本身並非外國航空公司經營中國航線的唯一障礙。

需求下降

格蘭特表示,進出中國的需求減少是主要問題之一。中國經濟問題阻礙了人們出境旅行,而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興趣乏善可陳,則抑制了入境旅客的到來。

根據中共政府數據,在疫情前的2019年,中國接待了約4,910萬名旅客;而今年截至7月,到中國的外國旅客大約為1,725萬人。

澳洲航空在5月宣布取消悉尼至上海的航班時,提到「需求低迷」。德國漢莎航空上個月則在考慮是否暫停法蘭克福-北京航線。

格蘭特表示,美國航空公司並未受到俄羅斯空域問題嚴重影響,但它們也在撤出。

「的確,美國航空公司正在做出艱難但非常商業化的決策,放棄中國服務並將飛機重新部署到其它地方。」他認為,「坦率地說,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也是市場的反映。」

格蘭特指出,歐洲航空公司也已經為原本往返中國的飛機找到更好的去處。英國航空取消北京航線後,將飛機重新分配到開普敦,載客率從北京航線的55%上升到開普敦航線的90%。

他指出,英國航空同時不斷降低飛往中國的飛機規模,這是另一種縮減運力的方式。他提到,曾經使用波音747巨型客機的航線,已被B777取代,最終甚至更小的B787取代。

據《南華早報》報道,香港航空服務公司Asian Sky Group諮詢服務總監丹尼斯‧劉(Dennis Lau)說,「美國和歐洲航空公司可以更有效地將飛機部署在其它更有利可圖的市場,例如跨大西洋航線。」

旅遊業新聞網站Skift對航空業領先的航空公司分析平台Cirium Diio的數據分析顯示,2019年8月,芬蘭航空每周營運42趟從赫爾辛基飛往中國的直飛航班。到2024年8月,這一數字降至三趟。

中國經濟掙扎求生 商務旅行減少

分析師表示,中國經濟掙扎求生的現狀是航商的顧慮之一。

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協會總裁大衛‧巴哈(David Bach)對《南早》表示,「西方航空公司來往中國的航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商務旅遊的需求,因此中國經濟疲弱以及目前中國外來直接投資持續放緩……並未消失。」

巴哈說,「商業領袖經常前往中國的需求確實減少。」

攜程網(Trip.com Group)企業旅遊部門在8月稱,中國的商務旅遊市場去年增長39.2%,預計今年將達到2019年的水準。

然而,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國擁有酒店的六家國際連鎖酒店的每間可用客房收入和平均每日樓價都出現同比下降。例如,Wyndham每間可用客房收入下降17%,IHG Hotels & Resorts下降7%。

美國俄勒岡州威拉姆特大學(Willamette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梁燕(Yan Liang)對《南早》表示,「當商務旅遊減少時,航空公司也會受損。」

「企業不會很快回到中國。」她說。

地緣政治影響

據Skift報道,王珏(Jue Wang)是荷蘭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助理教授、中國經濟與政治政策專家。她表示,除了俄羅斯關閉領空之外,中共與西方之間緊張的經濟關係是影響航空公司近期決策的關鍵因素。

「如果投資環境充滿活力和友好,那麼你會看到中國(中共)代表團飛來尋找機會,反之亦然。但如果環境不好,你就不會看到這樣的旅行。有時,(企業)為了尋找機會而出差,最終卻一無所獲。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你也會看到更多人出行,但如果環境緊張,人們就會不願意上飛機尋找商機。」

王珏強調,緊張局勢不僅限於中歐關係,中美貿易戰也使經濟增長以及航空旅行需求受到影響。

「一些公司正在考慮將生產基地遷出中國。中國高科技企業面臨被美國制裁的風險,這些懲罰性政策可能會促使其它國家與中國脫鉤。」她說,「我們還沒有達到美國嚴格規定如果你與中國做生意就被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的地步——但人們擔心這一時刻可能會到來。他們正在為此做準備,將生產從中國轉移出去,或至少積極尋找替代機會。」

儘管與2023年相比,今年美中兩國之間的航班​​頻率將增加一倍多,但仍只有疫情前的四分之一。

Skift對OAG數據的分析預測,2019年,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出發航班超過17,000架次,而2024年只有4,228架次。

中國航空公司面臨困境

需求低迷也困擾著中國的國內航空公司。

格蘭特認為,中國航空公司需要較長時間恢復。

他指出,今年冬天,中國航空公司將營運中國與歐洲之間所有航班的82%,高於疫情前的56%,而目前的市場和貿易流量卻遠不如當時。這是資金需求和宣傳所迫。

「中國航空公司迫切需要現金,並希望被視為正在恢復正常。」他表示,而且,更多的航班即將到來。

「這太瘋狂了——根本沒有真正的需求。」格蘭特說。#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