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主理的《教育刺針》,最近刊出了一篇投稿,投稿人於1970年代末入讀培僑中學,他用了二千字將當時所見所聞娓娓道來,最引人入勝的是憶述了當天仍是培僑教師、今天華麗轉身成左派元老的曾鈺成、程介南等的情史,有興趣者請移玉步前往瀏覽。

投稿人憶述,當時正值文革結束,學校「只維持minimum嘅愛國情懷」,「只係每年10月1號要喺操場度升旗奏歌,絕大部份人都唔會唱,亦都冇人會逼你感動、執你姿勢。不過我哋已經覺得升旗呢啲係好左嘅行為。」今天,「眼見普通學校都仲『愛國』過以前培僑十幾倍」,有《刺針》讀者說,繼續使用「愛國學校」一語已經沒有意義。

其實不然。一方面愛國學校在主權移交後發展迅速,新建校舍異常優美,在教育系統內成為新寵;二來愛國作為一個「階級現象」,愛國學校的龍頭地位仍是無人能及,最標誌性的事件是去年習近平回信培僑中學,事件讓培僑成為習思想宣道神壇,今年舉辦了一周年分享會,全港學校派代表出席,這些分享會甚至成為以中小學生為對象的「《憲法》和《基本法》學生校園大使培訓計劃」的活動之一,參加分享會前「學校可安排大使閱讀和搜尋有關習主席給香港培僑中學學生回信」,培僑地位之顯赫昭然若揭。

教育局不斷強調習近平「表達了對年青一代的殷切期盼」,領袖恩深不忘。對領袖感恩戴德,這似乎是中國人的DNA。這令筆者想起文革期間的「芒果崇拜」。

1968年巴基斯坦外長訪華。芒果是巴國特產,外長贈送了一籃予毛澤東,毛澤東將之轉贈清華大學工宣隊。平常人獲贈禮物,有所謂reciprocation 原則,應作出相對應的回禮。可是,這是偉大領袖啊,這個禮怎麼回?回不得,這是聖物,這不僅僅是毛主席的禮物,芒果簡直就是毛主席的化身。於是,工宣隊將芒果進行防腐,然後「聖芒」被無限複製,成為繼毛語錄之後另一個民眾宗教現象。

「聖芒」產品包羅萬有。有蠟製聖芒複製品,附有透明膠牌,上面寫有毛語錄「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紀念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向首都工農毛澤東思想宣傳隊贈送的珍貴禮物——芒果」;有茶杯,上面印有供奉着的聖芒,聖芒之上是雲海和東方紅太陽;也有結婚用的紅雙囍碟子,上面印有聖芒,刻有「顆顆芒果恩情深」等文字。

今天,對國旗國歌不敬,會有後果,當時對聖芒不敬,後果堪虞。當時有四川牙醫韓光第,評論聖芒「像一條紅薯沒甚麼看頭」而被逮捕,後以「現行反革命」罪被處決。

文革期間,聖芒亦被拍成電影。《芒果之歌》講述在毛主席芒果精神如何教育了紅衛兵小將們。片中,芒果出現了兩次,一次是片頭,一次是結尾,喻意着芒果精神最後能解決群眾矛盾,大團圓結局。

如果大團圓、大和解是真的,那麼芒果精神似乎比回信精神好得多。◇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