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今年新豐收的玉米,對華出口量還不夠裝一船。這是隨著大陸需求放緩衝擊商業信心,中國大宗農產品進口暴跌的最新例子。
彭博社周日(9月15日)報道說,法國對中國的大麥出口也一直在下滑,此外,澳洲的小麥種植者可能也感到緊張,他們正準備未來幾周開始收割新小麥。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從9月開始,美國僅向中國出售了1萬3,400公噸玉米,而去年同期的玉米出口量超過56萬4,000噸。在2023-2024年期間,美國對華出口下降了63%。來自巴西的對華出貨量也有所下降。
報道引述一些中國農業專家的估計說,2024-2025年,中國對海外玉米的需求量可能減少一半以上(900萬至1100萬噸),小麥進口量可能減少三成以上(700萬至900萬噸)。
中國經濟放緩和房地產市場的低迷打擊了消費者信心,迫使精打細算的家庭減少肉類消費,放棄外出就餐,這反過來抑制了餵養牲畜所需要的農作物量。據悉,北京主要餐飲企業的上半年利潤平均暴跌88%。
報道說,預計中國縮減海外大宗農產品進口的情況不會在短期內改變,因為人口老齡化和經濟降溫的雙重影響預示著未來前景不容樂觀,儘管出於對糧食安全的擔憂中國未來幾年仍會保持強勁進口,但過去二十年的飛速成長很可能已經結束。
StoneX駐上海大宗商品市場分析師李艾維(Ivy Li,音譯)告訴彭博社,「人們對經濟和需求越來越感到悲觀。」
「進口商非常謹慎,(以後)購買速度會放緩,更多地進行按需採購。」她說,「信心崩潰的影響無處不在。」
與此同時,北京要求貿易商限制海外購買玉米、大麥和高粱,以緩解今年早些時候因搶購廉價海外農作物而加劇的供應過剩壓力。
北京還在採取措施減少動物飼料中豆粕的使用。大豆是即使需求放緩,中國國內產量也遠遠不能滿足其需求的農產品之一。巴西和美國是大豆的主要出口國。
今年早些時候,由於大豆價格便宜,巴西對中國的出口創下了歷史新高,這些大豆用於食用油和豬飼料。但展望未來,美國迄今為止在2024-2025季交付給中國的大豆不到500萬噸——這是剔除2018-2019年貿易戰以外16年來的最低水平,同比下降了25%。
巴西穀物貿易商嘉吉公司(Cargill)行政總裁保羅‧索薩(Paulo Sousa)告訴彭博社,「中國的需求不像過去那麼強勁,我們沒有看到像前幾年那樣的明顯增長。」
中國經濟前景依然黯淡,通貨緊縮出現螺旋式上升的跡象,今年5%的官設年增長目標遙不可及。
彭博經濟和法國巴黎銀行等銀行的分析師表示,中國的通縮可能會延續至2025年,將進入中國自1993年開始有數據以來最長的通貨緊縮周期。
《華爾街日報》表示,即使中共開始行動,也無法讓中國經濟轉向更可持續的增長動力,例如改善國內消費需求,北京進行結構性改革和根本性思維轉變。在中共治下的中國,這根本不可能實現。#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