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國內經濟下滑,加上與美國和歐盟的貿易緊張關係加劇,不僅外國公司和投資者,連中國公司和投資者也都紛紛撤離中國。

上一季度,外國投資者從中國撤資近15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導致外來直接投資淨額為負值。同時,外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呈現上升趨勢。

中共央行雖然一直在減息以刺激國內經濟,但投資者只需購買美國國債就可獲得約5%的收益,從而避免了中國經濟疲弱所帶來的風險。目前看來,中國經濟似乎不太可能達到今年5%的增長目標,第二季度的GDP增長僅為4.7%,低於預期。

自COVID-19疫情封控結束以來,陷入困境的中國經濟至今尚未復甦。過去三年,中國股市持續下跌,市值損失超過6萬億美元。出口在今年5月份出現收縮,6月份略有回升,7月份增速放緩,比預期低2.7個百分點。

中國製造商感受到壓力,許多廠商開始關閉工廠、裁員。

由於民眾不願消費,消費增長依然疲弱,當局公布的年輕人失業率徘徊在14%左右。

雖然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正在增長,尤其是汽車行業,但對世界其它地區的出口份額卻大幅度下降。此外,中國的大部份出口都是由外資企業帶動,而現在許多外資企業與國內企業紛紛撤離。

外國和中國汽車製造商曾將中國視為一個巨大的市場,但隨著需求下滑,即使是中國汽車製造商也在國外尋求更好的機會。

除了經濟壓力之外,與美國的貿易戰以及與歐盟可能發生的貿易戰,正促使這些公司將目光轉向其它地方,以避免關稅的影響。嚴重依賴晶片的汽車行業也擔心,因美國收緊對出口中國晶片的管制,晶片在中國的供應情況也會受到影響。豐田(Toyota)、三菱(Mitsubishi)、本田(Honda)、日產(Nissan)和現代(Hyundai)都在縮減在華的業務。

那些阻礙外國投資者在中國投資的因素,正在推動中國企業向海外投資。今年第二季度,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達到創紀錄的710億美元。海外投資的增加意味著就業崗位正流向海外,而不是留在中國。

正如中國曾受益於全球外判,其它國家現在將從中國工廠的外遷中受益,這反過來會減緩中國的就業增長。

中國出口的前景預計將惡化。目前,中國電動汽車在歐盟面臨最高37%的反補貼關稅。作為回應,中國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訴訟,但布魯塞爾認為,由於北京對電動車製造商提供不公平的補貼,因此加徵關稅是合理的。

自2016年特朗普政府以來,中美貿易戰持續進行,拜登政府則繼續並加大了關稅。此外,總統候選人、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可能會延續祖拜登總統的貿易政策。特朗普曾表示,他如果再次當選將對大部份中國產品徵收高達60%至100%的關稅,並對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徵收100%至200%的關稅。瑞銀(UBS)認為,60%的關稅將使中國的經濟增長減半。考慮到兩國經濟體的規模差異以及美國的經濟增長率,中國經濟增長率減半將使其無法超越美國。

至於中國的國內經濟,持續存在的結構性弱點仍未解決,導致投資流失、出口下降。眾所周知,房地產泡沫威脅著中國經濟,但另一個較少受到關注的定時炸彈是地方政府逼近破產的邊緣。

據估計,中共地方政府的債務高達11萬億美元,其中8,000億美元面臨違約風險。這些債務大部份來自基礎設施項目、交通建設和住房開發,這些項目從未完工、出售或開工。由於急需資金,拖欠款項的地方政府現在對私營企業獅子大開口,要求補繳數百萬元的稅款,有時甚至倒查幾十年的企業欠稅。此外,伴隨著中共央行的減息舉措,表明中國經濟處於危機之中,而中共政府無計可施。

在每次中共全會、每個五年計劃或黨魁的經濟講話中,中共都聲稱認識到經濟改革的必要性,轉向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減少對基礎建設投資和出口的依賴,然而,重大的變化並未出現。即使是最樂觀的外國公司和投資者也已失去耐心,最終選擇撤資中國,而許多中國公司也在這樣做。◇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版文章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