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周三(8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的出口增長低於預期。分析認為,新數據洩露中共政策制定者面臨危機,即嚴重依賴出口來克服國內經濟疲弱的狀況可能正面臨越來越大的風險。
中共海關總署周三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7月出口較去年同期增加7.0%,出口增長速度放緩,低於市場預期,也低於6月份的8.5%的增長率,創下近3個月來新低。
據《金融時報》報道,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盧姿蕙(Louise Loo)說,「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可能會看到這一點,並認為出口引擎放緩的速度可能會比他們想像得更快。」
中國房地產的長期低迷和地方政府財政惡化對消費者信心和家庭支出帶來衝擊,進而影響中國經濟。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不是採取措施刺激內需,而是投資先進技術、製造業和創新來提高「新質」生產力。但這導致中國產能過剩,加劇中國對外需的依賴。
「問題在於,在我們看來,外部需求從來都不是永久的驅動力,它總是會消退的。」盧姿蕙說。
中共的政策導致中國產能過剩,從而對海外傾銷商品,但這已經引發美國、歐盟等經濟體的抵制。美歐紛紛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徵收不同程度的關稅。
專家:中國出口驅動型增長戰略今年將更難實現
據彭博社報道,潘西恩宏觀經濟諮詢公司(Pantheon Macroeconomics)表示,經季節性調整後,中國對美國的月度出口增長略有下降。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美國經濟正在放緩。美國勞工部8月2日發布的就業報告顯示,7月份新增非農就業人數11.4萬,遠低於預期,也低於前12個月的平均增幅(21.5萬)。失業率則升至4.3%,創下近三年來的最高水平。
美國消費者支出疲弱所帶來的影響將波及全球,對從消費性電子產品到服裝和機械等中國產品的需求造成影響。
彭博社說,來自美國的潛在需求衝擊可能難以遏制。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目的地。美國經濟放緩也有可能給全球帶來影響,從而抑制全球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因此,美國的經濟下行將顛覆北京的優先事項。北京利用美國經濟在COVID大流行後復甦的機會,讓國內消費退居次要位置,轉而大力依賴外部需求。但現在,在更加不利的貿易前景下,出口受到抑制。
彭博社經濟學家曲天石(David Qu)表示,「中國7月份出口意外放緩,表明外貿(上一季度經濟復甦的關鍵支撐)對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支撐可能會減弱。」
報道還援引潘西恩宏觀經濟諮詢公司高級經濟學家林浩波(Kelvin Lam)的話說,「在美國經濟放緩、額外關稅威脅以及技術脫鉤持續存在的背景下,中國出口驅動型增長戰略今年將更難實現。」
美國打噴嚏 全世界都感冒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與全球其它經濟體高度關聯——美國進出口規模巨大,任何劇烈的經濟波動都可能對全球貿易產生深遠影響。
美國需求疲弱不僅會直接影響到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還會通過對新興市場的影響間接影響到中國對新興市場的出口。
彭博社援引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 SA)首席亞太經濟學家艾麗西亞‧加西亞‧埃雷羅(Alicia Garcia Herrero)的話說:「當美國打噴嚏時,新興市場就算不得肺炎,也會得感冒。就目前而言,中國越來越依賴新興市場。」
根據彭博社分析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中國約有40%的出口流向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而在與美國爆發貿易戰之前,這一比例在2017年為33%。#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