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Pizza Hut以菠蘿pizza調侃意大利,更上了《紐約時報》新聞,但究竟菠蘿pizza有甚麼問題,會令意大利人咬牙切齒呢?以下是我的猜想。

菠蘿pizza原名「夏威夷pizza(Hawaiian pizza)」,發明者是上世紀50年代移民加拿大的希臘人Sam Panopoulos,他在2017年過世,享年83歲。1962年,Sam跟兄弟在自家餐廳中試驗pizza新口味,特別鍾愛火腿配罐頭菠蘿(罐頭牌子正是叫夏威夷),結果菠蘿pizza推出後大受顧客歡迎,從此風行全球——除了意大利。

為甚麼意大利人那麼討厭菠蘿pizza?最顯而易見的解釋,自然是「添加菠蘿違反傳統做法」。但大不了一款食物,就算違反傳統,「辱意」度之高也未免有點不成比例,彷彿是摧毁了意大利的核心文化價值。我不禁懷疑:意人集體潛意識中,是否仍牢記他們老祖宗吃的「歷史第一塊pizza」呢?

Pizza起源眾說紛紜,今天我們吃的pizza,大概始於十八世紀中期的拿玻里,但之前肯定已有類似pizza的食物,其雛形甚至可上溯至3,000年前。當然,古時候這種食物不叫pizza,而是叫——你大概發夢也想不到——是叫「桌子(mensa)」。此話何解?

古羅馬大詩人維吉爾在《埃涅阿斯紀》卷三提到一個關於羅馬建國的預言:一隻叫Celaeno的鳥身女妖曾以先知口吻,向特洛伊戰爭的倖存者(包括傳說中羅馬人祖先埃涅阿斯,有點像中國黃帝、炎帝那類角色)預言,說你們一定要餓得連餐桌也吃掉,才能終止漂泊,找到應許之地。

埃涅阿斯等人聽了,都不由得恐懼起來,不知道將來會遇上甚麼大饑荒。結果,這個恐怖的預言以他們意想不到的方式應驗了。據《埃涅阿斯紀》卷七所載,埃涅阿斯一行人等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抵達羅馬的發源地拉丁姆(Latium)。

他們在樹下歇息吃飯,以麵餅(詩中稱為adorea liba、cereale solum)做底,上面「堆滿野果(pomis agrestibus augent)」,因為實在太餓,瞬間就清掉所有水果,最後就連底部的圓形麵餅也吃掉。此時埃涅阿斯的兒子忽然開玩笑說了一句:

Heus ! etiam mensas consumimus

(看,我們連桌子也吃了)

所謂「桌子(mensas)」,自然是比喻墊底的那些圓形麵餅了。埃涅阿斯一聽,想起那預言,就知道已抵達應許之地,不禁慨嘆命運的奇妙:原來所謂「吃桌子」,就是暗示那塊堆滿野果的圓形麵餅——此即羅馬祖先發明的第一代「pizza」。

埃涅阿斯等人當時摘了甚麼野果,維吉爾並沒有說,但肯定沒有菠蘿。傳說中的埃涅阿斯活在大約3,000年前,而菠蘿是大概15世紀末才傳入歐洲的,所以傳說中的第一塊「pizza」絕對不會有菠蘿。

既然pizza是羅馬建國預言的關鍵符號,那麼意大利人把它視為神聖不可侵犯之物,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