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漠北來到金蓮川的忽必烈,身邊匯聚了各族名儒能士,形成了「金蓮川幕府」,這些人才為成就一代帝王的偉業,發揮各自的力量。

◎名儒群體

代表人物主要是竇默、姚樞、許衡、王鄂、趙璧、郝經等,其他人物還有徐世隆、李冶、劉肅、元好問等。竇默、姚樞、王鄂、趙璧此前業已初步介紹過,可以說,忽必烈對他們格外信賴。

再看王鶚推薦的金朝學者徐世隆、李冶。徐世隆,陳州西華(今河南西華縣)人。二十歲中金正大四年進士,朝廷任命他做縣令。

其父告誡他說:「你還年少,所學不多,不忙去為官,應再多讀書,增加知識,三十歲為官不晚。」因此,徐世隆辭官繼續努力學習。

1232年父親去世,第二年他同母親北渡黃河,嚴實招他到東平為書記官。徐世隆勸嚴實收養貧困書生,因而許多名士都投奔而來。史載,他胸襟廣闊,樂觀慈祥,熟悉前代歷朝制度,尤其精通法律,善於斷決冤案。

蒙哥即位後,召他去做管理燕京路的課稅官,被他拒絕。1252年,忽必烈在日月山召見徐世隆,詢問有關征討雲南的事。徐世隆說:「孟子說過:『不殺人的君王能統一天下。』君王不殺人能統一天下,何況小小西南一隅之地。」

李冶,真定欒城人。金朝時考中進士,調任高陵縣主簿,未到任又改任知鈞州,在鈞州被蒙軍攻陷後,北渡黃河,流落於忻、崞之間。忽必烈聽說他賢能的大名後,就將他召至藩邸。

忽必烈先是詢問他對一些歷史人物的看法,如唐朝的魏徵與宋朝的曹彬。李冶說:「魏徵忠心直言,知無不言,唐朝的諫臣數他第一。曹彬伐江南不妄殺一人,可與方叔、召虎相比,漢代之韓信、彭越、衛青、霍去病等則不在話下。」

對於如何求得人才,李冶建言:「天下本不乏賢才,求則得之,捨則失之。」他指出忽必烈已經聘用了諸多儒生,但「四海之廣,又豈只此數人,大王誠心廣求,將集聚於朝廷」。

忽必烈又問何以治天下,李冶的回答是,「有制度則治,講求實際則治,重用君子黜退小人則治」、「治國之道在於建立法律制度和整頓綱紀兩條,綱紀維繫君臣關係,法律分別賞罰。⋯⋯法度綱紀被破壞,天下不亂就是萬幸了。」

忽必烈還詢問地震的原因,李冶認為「或是由於有奸邪在君王身邊,或是宮中婦女專權,或是有讒言邪惡或刑罰不當,或是突然要進行征伐,五者必居其一。上天愛君王如愛其子,所以以地震來示警」。因此,身為君王,「如果能辨奸邪、不使婦女專權、摒棄讒言邪惡、減輕刑罰、不隨意用兵,上順天心,下合民意,則可轉禍為福。」忽必烈甚是稱讚並予以採納。

在忽必烈身邊,另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是郝經。忽必烈在金蓮川建立王府後,召郝經諮詢治國安民之道。立志「以復興斯文、道濟天下為己任」的郝經旁徵博引呈獻數十條拯救時弊的良策,忽必烈大喜,將他留在王府中。

◎宗侶群體

主要人物是僧人海雲、太一道教大師蕭公弼和吐蕃薩加派僧人八思巴。他們對忽必烈的個人信仰、日後元朝的宗教政策以及治理吐蕃具有重大影響。

比如在1258年主持的佛道辯論中,忽必烈雖然站在佛教徒一邊,但深受身為基督徒的母親的影響,他對道教首領們也沒有採取過激措施。他平息了佛、道教徒之間的衝突,在蒙古貴族和漢族儒士之間都贏得了讚譽。

◎王府宿衛群體

這一群體成員都是由王府的怯薛軍護衛組成,他們來自蒙古、色目、漢人等不同民族,都對忽必烈忠心耿耿。代表人物如廉希憲、闊闊、賀仁、董文用、董文忠等。

廉希憲是布魯海牙之子,自幼就身材魁偉,舉止與一般兒童不同。十九歲時入王府侍奉忽必烈,深得忽必烈喜愛。他特別好讀經史,手不釋卷。有一天正讀《孟子》,忽必烈突然召見,他匆忙將書揣入懷中。忽必烈問《孟子》書中所言何事,廉希憲說講的是性善、義利、仁暴等。忽必烈說他有學問,稱他為「廉孟子」,並以此知名於世。廉希憲還善射,眾人讚他「文武全才」。

1254年,忽必烈獲得京兆作為其封地,遂任命廉希憲為京兆宣撫使。京兆控制隴蜀,諸王族的封地分布於左右,境內羌戎雜居,號稱難治之地。廉希憲就職後,深入體察民間疾苦,並向名儒如許衡、姚樞等人請教治世之道。他還請忽必烈任用許衡來管理京兆學校,以教育人才作為根本大計,並將儒士另立戶籍。

1259年,忽必烈準備攻取鄂州,廉希憲率領儒生百餘人拜伏在軍門外,呈請忽必烈在王師渡江以後,「凡軍中所俘士人由官府出錢贖身,遣歸原籍,以表示殿下廣施恩典。」忽必烈採納了這個建議,因此被放還的儒生達500餘人。

忽必烈的「金蓮川幕府」成員中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等,但謀士主要以漢人幕僚為主,這無疑是他主動接受並推崇儒學、吸收漢人制度的開端。這也為元帝國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方略和官員準備。在元帝國建立初期,幕府成員不僅成為朝廷主要幹臣,而且對於推行他們繪製的政治藍圖起到了關鍵作用。這幅政治藍圖的核心是:以漢法治漢地,原有蒙古制度參考漢地等先進方式予以變通,以適應君臨南北的形勢需要。

史家對忽必烈推崇儒學、任用漢人的評價是:「其度量弘廣,知人善任使,信用儒術,用能以夏變夷,立經陳紀,所以為一代之制者,規模宏遠矣。」

而在軍事方面,忽必烈更依賴蒙古人的支持以及蒙古統帥的建議及輔佐,尤其是左路諸王和「五投下」 成員。◇(待續)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