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7月15日召開,三天之後的18日閉幕,還出了一個全會公報,最重要的內容就是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然而,比較蹊蹺的是,會議之前新華社發表的萬言長文「改革家習近平」被離奇撤銷,全網刪除了。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一些甚麼變故?另一方面,整個會議期間,網絡上各種各樣所謂習近平健康問題的傳言不斷,真假難辨。中共的正式文件透露了甚麼資訊?三中全會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各種傳言的背後透露出甚麼樣的資訊?
三中全會公告無新意 民心絕望
旅居美國的中國資深新聞工作者蔡慎坤在新唐人《菁英論壇》節目中表示,這兩天網絡上瘋傳習近平在三中全會期間突然中風送醫,我只是把這些傳言在推特上轉述了一下,沒想到有近300萬的點擊量,有那麼多人關心。我知道很多人也明白這個傳言的真實性是打很大折扣的,但是反映了甚麼問題呢?反映了國內人普遍的一種心態,大家都感到非常的絕望,尤其是對現在的這種政治僵化體制感到非常絕望,對這個所謂的三中全會並不關心,因為大家非常清楚,這種三中全會開來開去,不會有好的結果,所以說在這個時候巴不得出事。所以關於這次傳聞,國內不僅僅是普通的老百姓在傳,很多過去的公知,包括異見領袖都在傳。這是人們一種情緒的表達,不僅是社會上的一種情緒,甚至是黨內可能不同的層級都有這樣的一種情緒。
蔡慎坤表示,此次三中全會發表的公報,沒有任何的新意。尤其是跟十八大的三中全會的決議比較,沒有任何的突破,只是對三中全會的總結,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要是指望這次的三中全會在經濟改革方面有甚麼實質性的東西的話,我覺得不太現實。整體看起來,公報裏面習近平的名字,不像上一屆的二中全會出現的頻率那麼高了,這次公報裏好像只有6次,有人統計說上次是出現了9次。公報的正文裏提到改革的次數比較多有52次,開放提了12次,從整個公報的內容看多多少少有些變化。另外,會議期間宣傳習近平是改革家的宣傳論調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說明,「改革家」最終在會議上沒有得到公認,所以後來我們看到「改革家習近平」就下架了。我們都已經看到,這次的二十大三中全會,不可能有十八大當時三中全會那麼大的突破,它的深化改革的力度也遠遠不如十八屆三中全會。十八屆三中全會尤其強調市場資源,應該要靠市場來配置,但是這一次實際上是強化了黨的絕對的領導地位,由黨來決定資源的配置,這一點在這一次的公報裏面是非常明確的。
「改革家習近平」全網下架 吹捧過頭?
電視製片人李軍在《菁英論壇》節目中表示,這篇文章屬於新華社特稿,在一般情況下這種特稿從策劃開始就得是中辦定方向,而且要得到習近平的認可,然後從主題到初稿到修改,習近平和蔡奇都會看。像這樣的稿子主筆,根本就不可能是新華社記者,直接就是中辦裏的筆桿子寫的,因為這涉及到習近平的歷史地位。那麼這樣的稿子,15號三中全會開幕第一天發出來,過一兩天就不見了,不管怎麼樣,從體制內來講,這屬於出大事兒了。
蔡慎坤在《菁英論壇》表示,我覺得「改革家」被下架這件事情很詭異。因為我第一時間粗略地看了這篇文章,就感覺非常荒唐,覺得新華社有點低級紅、高級黑,把那些與習近平完全不相干的功績、政績全部都戴在他的頭上了,實際上跟他過去的經歷是很不相稱的。尤其是說他從十六歲到梁家河就開始搞改革了,說他在那兒辦鐵匠鋪、搞商舖,還有發展小農經濟,就已經知道要怎麼改革了。說他在梁家河的時候,就知道要解決中國的貧窮問題,解決溫飽問題,我就感覺到新華社這次可能要翻車。
當然我認為這篇文章是經過中宣部,經過像李書磊、蔡奇、王滬寧他們認真地推敲,甚至習近平本人都是過目的,不會在他們不允許的情況下,發那麼一篇上萬字的長文。更重要的是,這裏面還有幾點值得提一下。說習近平1983年到河北正定搞包產到戶,正定的糧食產量一下子就上來了。了解中國歷史的人都非常清楚,包產到戶在1983年之前全國都已經做完了,他去的時候,包產到戶都已經完全地搞完了,不存在他去了才推動包產到戶。因為人民公社到鄉政府整個過渡的期間,也就是八十年代初到1983年完全結束,1980年結束之後才有一批年輕的知識化的幹部充斥到各個領導崗位。習近平去正定那個時候都已經在搞萬元戶了,都不是包產到戶了,所以把包產到戶的功勞也記在了他的頭上,完全是張冠李戴。
還有一點,就是當初汪洋從重慶調到廣東,針對珠三角的三來一補,包括來料加工出現的萎縮,市場也出現了不是那麼好的情況,汪洋當時組織了一個班子想搞改革,但是大家也提不出太多的東西來,就提出了「騰籠換鳥」的產業、勞動力雙轉移經濟戰略。但是「騰籠換鳥」後來實際上也受到了非議,北京當時並不認同,汪洋也沒有強推,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現在新華社居然把「騰籠換鳥」的功勞也記在了習近平頭上,是不是很荒唐?
蔡慎坤說,估計「改革家」這篇文章,開始的時候習近平沒有太在意,但是文章放出來之後,可能黨內或者是外界的輿論覺得太荒謬了,反映到中央他們那兒去了,經過一番考慮之後還是下架了。還有一個原因,習近平覺得更重要的一點,文章說他是沿著鄧小平提出的改革開放的路線走過來的,這實際上恰恰是習近平最不願意的,習近平對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是很不以為然的。所以所謂的「改革家」是從鄧小平延續下來的,按到習的頭上,習近平也不滿意。所以黨內不滿意,黨外也不滿意,習近平本人也不滿意,那最終就只能下架。
《大紀元時報》總編輯郭君在《菁英論壇》表示,「改革家習近平」這個提法在中國一定是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和反響,本來人們已經窩火了,你明明在倒退還要指鹿為馬,說成是一個改革家。這個「家」,在中共的文化裏面是蓋棺定論才用的東西。通常共產黨是一者三家,通常是偉大的共產主義者,然後是甚麼家,如果人都還沒死,就用到甚麼家,那就是偉大領袖級別了,到目前為止也只有毛澤東一人。現在習和毛澤東已經是同樣的地位了,甚至超越鄧江胡他們了。鄧小平目前也只是稱作改革開放設計師,習近平是改革家,這個地位當然就完全不同了。就像我們說的,你是圖片設計師,和我是藝術家那完全是兩個層面的概念了,兩種性質的東西。所以改革家在內部猶如炸彈,會造成巨大的爭議。
反習勢力合流 內部有人發難?
郭君在《菁英論壇》表示,今年的三中全會很不尋常。一是這個會議拖了很長時間,另外北京的氣氛也很緊張。會議拖了這麼長時間,就是因為現在中共面對的局勢非常糟糕,經濟下滑,國內社會動盪,刑事案件大幅增加,國際局勢對中共也非常不利。關鍵的問題是中共內部反對的聲音非常大,因為從去年一開始就流傳所謂的反習勢力合流的消息。三中全會中共不但要交代兩個部長下台,還有軍隊的大整肅,恐怕還要加上李克強的死因等等這些問題,壓力確實是很大,結合北京緊張的氣氛,如果不是習近平健康出問題,那也可能是內部有人會發難。
郭君表示,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出現過有人在中共中央全會上突然提出某個意見,結果獲得很多人的響應,大家一響應,表決之後大局就變了。我們熟悉的最典型事件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本來華國鋒是支持改革的,但是要堅持兩個凡是的政策,就是表面上還是要堅持毛澤東思想,但鄧小平等人在會議上突然發難,否定了兩個凡是,華國鋒的地位當時就出問題了。到了十一屆六中全會之前的政治局會議上,鄧小平、陳雲再次發難,華國鋒基本上就已經失勢了。那十一屆六中全會上呢?大家一湧而上,直接就是全面否定文革,否定毛澤東,最後只留下了一個毛澤東思想的旗號,華國鋒很快就下台了。
郭君說,這種事情在前蘇聯也出現過。像赫魯曉夫上台和下台都是類似的情況。很多人都說某人是誰的人,下面都是自己提拔的人,所以可以控制大局,其實這個專制體制的玩法不完全遵循這個邏輯的。赫魯曉夫是史太林一手提拔的,劉少奇和林彪也都是毛澤東一手提拔的,鄧小平重新上台,也是當時華國鋒的主意,要鄧小平恢復工作。那麼問題的關鍵是利益的捆綁,就算是習提拔的人,如果利益上沒有綁定,而是利益上受到損失了或者前途出現很大危機了,那隨時都可以翻臉的。這就是現在北京非常擔憂的問題,所以才三令五申不許妄議中央,不許兩面人,不許政治串連,大力強調所謂的政治忠誠,這都說明中共內部其實是非常之不穩定。
郭君表示,北京現在面對的具體問題非常多,像經濟問題、內部政治問題、台灣統一問題,還有外部勢力和美國、歐洲、日本這些關係問題,地緣政治問題等等。但是在專制體制下,所有問題最後都匯聚成一個大問題,就是最高領導人是不是要為你所造成的問題負責任。最高領導人因為他權力太大,所以得罪人很多,仇家到處都是,一旦下台後果是很可怕的。當然所有遇到的這些問題都要有個說法,都要找到替罪羊,但是最重要的是如何穩固權力,把反對派找出來打下去,這個是關鍵問題。像毛澤東六十年代初的情況,對中共來說事情搞壞了可以慢慢調整,但是內部出現的敵人,毛澤東是一定要把他堅決幹掉,這才是專制體制最大的問題。我認為,三中全會同樣是這個路數了,最重要的看點也就在這個地方。
新唐人、大紀元推出的新檔電視節目《菁英論壇》,是立足於華人世界的高端電視論壇,該節目將彙集全球各界精英,聚焦熱點議題,剖析天下大勢,為觀眾提供有關社會時事和歷史真相的深度觀察。#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