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截至昨日(17日),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共錄得本港有37宗登革熱,其中34宗為輸入個案,3宗為本地個案。2宗在上月錄得的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患者均居於天水圍天瑞(一)邨。中心指,本港天氣炎熱多雨,有利蚊繁殖,不排除稍後會有更多感染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吳東尼表示,今年有3宗登革熱本地個案,第一宗在4月錄得,患者住在小西灣。另外兩宗在6月錄得,患者均居於天水圍天瑞(一)邨,住所非常接近。除該邨外,兩人並無其它活動軌跡重疊,邨內很大機會出現本地登革熱傳播。中心不排除帶有病毒的白紋伊蚊仍然在該區存在,有可能造成更多感染。
他又表示,兩宗在天水圍的個案顯示,香港本土感染風險正逐步增加,市民需要警惕。政府非常重視天水圍群組,中心已經用電話、問卷進行個案追蹤,有症狀的人士會安排就醫;沒有症狀的就加入監察名單,並聯絡區內人士跟進等。到昨日,中心成功聯絡區內逾2,000戶,約5,200名居民進行個案追蹤,並為患者家人及有症狀人士驗血,未有新的懷疑個案。
不排除有更多感染
輸入個案中,有在潛伏期曾往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的個案,分別有15、6、4宗,其它個案則曾前往馬爾代夫、新加坡、越南、印度、斯里蘭卡。
吳東尼說,中心發現患者在外遊時往往無做好防蚊措施,回港後在潛伏期間會在社區活動、上班,他們再被白紋伊蚊叮到的話,有機會造成本地社區感染。
吳東尼指,全港地區白紋伊蚊的分布情況頗為廣泛,加上市民在暑假外遊,增加輸入外地感染個案機會。另外近日天氣炎熱多雨,有利蚊繁殖,可能增加本地爆發風險,不排除稍後會有更多感染個案。
食環署防治蟲鼠事務諮詢組蛇類風險評估及諮詢小組主管曾智欣表示,署方在患者住所、工作地點、曾到訪地區250米範圍內加強滅蚊工作。針對天水圍的第二宗本地個案,食環署已經在天水圍區內進行41次霧化滅蚊工作,清除135個潛在蚊患地點,及10個蚊患地點。
她指出,6月的誘蚊器指數為14%,代表地區白紋伊蚊的分布情況頗為廣泛。她又提醒各區市民提防被蚊叮,亦要清除積水及垃圾。
外遊者回港後仍應防蚊
登革熱在港並非風土病,但於2014、2015、2018年,本地均有流行病學關連的個案。中心指,登革熱患者會出現發燒、嚴重頭痛、後眼膜痛及嘔吐等症狀,約有5%患者更會發展成重症,導致血液循環系統衰竭、休克及死亡;二次感染者重症出現率,會增加至五至八成,市民不容忽視。
另外,為評估市民對蚊子傳播疾病及其預防的認識、態度和行為,中心在2024年1月至2月期間委託進行一項調查,成功訪問了2,002名18歲或以上的市民。調查發現受訪者對蚊子傳播的疾病有一定的認識,當中有92.7%的受訪者能正確指出登革熱是由蚊傳播的疾病,而日本腦炎和瘧疾的相關數字分別為83.0%及68.6%。
然而,受訪者對於蚊傳疾病的傳播途徑和併發症的認識則較低,只有不足一半受訪者(44.9%)知道第二次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登革熱病毒可能會出現較嚴重的疾病,只有約三成受訪者能正確指出無症狀感染登革熱病毒的人士是可以將病毒傳播給蚊子。
調查亦發現受訪者對昆蟲驅避劑的認識不足。77.6%的受訪者不知道昆蟲驅避劑的有效成份,98.8%的受訪者不清楚避蚊胺的建議濃度。儘管近六成半受訪者認同昆蟲驅避劑可以預防蚊傳疾病,但能正確使用昆蟲驅避劑的市民比率相對較低。70.0% 的受訪者在購買昆蟲驅避劑時不會查看成份,69.7%的受訪者表示未曾在受登革熱影響地區回港後的14天內繼續使用驅蚊劑作為防蚊措施。
中心提醒市民,日常可以穿上淺色長袖衫褲、噴驅蚊劑。準備外遊的人士,若打算往登革熱流行的地區或國家,應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由於患者潛伏期內未必會出現明顯病徵,因此回港後14天內,應繼續使用驅蚊劑,避免被蚊咬,以免導致出現本土登革熱感染。若感到身體不適如發燒,應儘快求醫,並將行程細節告知醫生。@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